文章来源 综合办公室作者管舜瑛责任编辑高瑄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沪教委高〔2023〕2号),上海科技大学共有4门课程被认定为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线下)本科课程。
上海科技大学2022年度
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在学院 |
高分子物理(含实验) | 凌盛杰 |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科学与工程 | 廖奇峰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算法博弈导论 | 赵登吉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RNA生物学 | 刘如娟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高分子物理(含实验)
教学团队:
团队负责人:凌盛杰 助理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任婧 助理研究员
高问丽 博士后
席红霞 工程师
课程特色与创新:
《高分子物理(含实验)》是上海科技大学“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高分子相关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涉及基础知识面广、学科跨度大。课程以“重思想、重基础、重理论、重交叉和重实践”为特色,针对小班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实验设计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
1. 教学内容创新
增加了在材料和生命科学应用较为广泛的蠕虫状链模型、黏弹性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断裂力学等的授课学时,并将理论推导与DNA、纳米纤维、电子皮肤、软体机器人和细胞力学等研究前沿结合,从研究热点出发阐述理论的应用、意义及拓展。增加了先进表征技术在高分子研究中应用的理论讲授。增加了机器学习和先进制造在高分子领域应用的理论讲授与应用介绍。
课堂教学
2. 教学形式创新
构建线上辅助线下教学系统。以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经典高分子物理问题进行系统介绍和基础理论的详细推导,实现课堂与课前课后的有序衔接。增加趣味课堂演示实验。设计和开发了可现场演示的趣味演示以辅助课堂教学,解决了高分子物理知识点繁多,且模型和理论都相对抽象的难题。开发原创可视化项目。建立了高分子层级结构、高分子运动等章节的可视化动态模型,突破书本“二维平面”的限制,让学生直观地以三维乃至四维的视角了解高分子的构效关系。
3.实验选题创新
开设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和先进表征的实验选题。开设了3D打印和先进光源表征高分子结构等学生可以亲身实践的课程实验。设计交叉学科的实验选题。设计了从 AFM图像或TEM 图像中直接提取分子链骨架轮廓,并本征结构和有限元力学分析的交叉学科实验。开发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辅助高分子表征和设计的实验选题。已开发设计了2种具有普适性的开源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机器学习辅助材料设计的新高分子物理实验。
课题讨论
计算科学与工程
教学团队:
团队负责人: 廖奇峰 副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陆疌 副教授
周平强 副教授
何旭明 副教授
刘宇 助理教授
课程特色与创新:
1. 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授课教师均有国际名校的教学科研经历,课程设置借鉴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相关课程、及“计算科学与工程”这本国外前沿教材,并结合上海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与国际名校同类课程的要求保持同步,甚至内容更加丰富且更适合上海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授课团队成员先后多次赴国际名校参加教学培养交流项目,并把所获的经验和思路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充分国际化。
2.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
授课团队成员均在各自的科研方向从事前沿的研究工作,在课程理论课部分充分覆盖基础和前沿知识的同时,把前沿的科研进展设计为课程项目的题目,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前沿的科学工作,培养学生工程软件编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3. 多维度、全方位培养和考核体系
除常规课堂授课,每周固定时间开设实践讨论课。实践讨论课上复习每周讲授的重要知识点、补充讲解编程实践内容,确保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新问题。此外,学生的课程分数构成包括平时作业、随堂测验、课程项目以及理论课/实践讨论课参与度,鼓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促进学生科研和工业软件开发能力的提升。
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计算领域前沿知识
算法博弈导论
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赵登吉 助理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吴文豪 助理教授
杨丽凤 副教授
课程特色与创新:
“算法博弈论”作为计算与经济的前沿交叉学科,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理论支柱,有非常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空间。教学团队集结多位相关领域研究者,结合多领域交叉的优势,打造了系统性优质课程。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
1. 内容超前
课程领域是一个发展才20年的领域,相关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但是由于其应用广泛,相关应用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都需要相关知识。
2. 教学模式创新
坚持课堂互动和课堂实验占整体课程的三分之一,充分尊重和聆听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不断分析,营造轻松而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更学到了如何分析、发现知识。
3. 知识点的高度浓缩与串联
授课团队精心准备,把知识点高度浓缩。结合线上非常精简的慕课录制,尝试更加有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
课堂教学
RNA生物学
教师团队:
团队负责人:刘如娟 助理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白云 助理教授
Tomoyasu Sugiyama 助理教授
李静 助理研究员
李浩 博士后
课程特色与创新:
RNA生物学已成为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在众多的生物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类别的RNA及其功能,彻底改变了分子生物学,对临床科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课程系统性介绍了编码蛋白质的mRNA和各类非编码RNA生成和功能、RNA修饰和编辑、RNA病毒、RNA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基于RNA的疗法等内容,并简单介绍RNA研究中新兴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1. 整合前沿RNA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至课堂教学中,并结合社会民生和时事新闻,使同学们了解mRNA疫苗、miRNA药物和其他各类RNA药物的发展史以及应用。
2. 鼓励本科生积极提问,并且随时都能与教师零距离直接交流。
3. 本科生可以联系课程负责人,开展走进实验室活动,与实验室研究生一起交流学习,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实验科学结合起来。
4. 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本科生自主命题,给予学生选题自由;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命题报告,让学生灵活撰写报告,发散科学思维,提升其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之学生小班讨论课
下一步,上科大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大创新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优化课程管理和评价机制,营造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更多的精品课程获得肯定和支持,进一步提升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和创新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