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只有走进中国的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了解民族复兴之历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承载起这个社会发展的重任,最终实现“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高尚人生!……

实践要闻

  • 29
    11月
    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精神文明办、市人大社会委、市政协社法委、市学联共同主办的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于近日落下帷幕。上海科技大学四川凉山团队《探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对策——以四川凉山彝族为例》荣获“知行杯”三等奖!以下是四川凉山团队的部分实践内容:
  • 24
    11月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在曾誉铭、李敬贤老师的带领下,上海科技大学四川凉山社会实践团队一行33名师生于7月11日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立足喜德瓦尔学校,团队以“探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困境与对策——探寻彝族文化传承命脉,振兴凉山教育发展道路”为主题,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调研。本次社会实践,从教育和文化两个核心主题展开,围绕彝族文化、女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远程教育、返乡建设五个课题,从三个维度开展:纵向贯通南北,穿越凉山地区最大的平原安宁河谷,体会平原和山区在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横向跨越东西200公里山区,以西昌市中心-悬崖村国道为主线,在等距离设立的6个位点,调研从村镇到县市不同层级的文化教育现状;在凉山教育整体现状的基础上,以实践基地喜德瓦尔学校为例,深度探寻西部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规划。南往邛海晓彝族历史,北赴冕宁受爱国教育为了解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以科技文化与民族团结为核心的爱国主义,7月12日至14日师生们由南向北,穿越安宁河谷平原,先后前往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彝海结盟纪念馆参观学习

我们的故事

  • 他们稚嫩的双肩扛着比他们还要高的行李。他们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光。曾经,我也将每分每秒视作独一无二的惊喜,天空的雨水,石缝的嫩芽,亦或是一只小虫,都仿佛是一支新奇的乐曲。这份童真是生命的本性,是泥土给我们的恩赐。我想,这些孩子们的瞳眸一定是彩色的,这世界的光照进去,便在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彩虹,挂在天边,绵延向梦一般的远方。
  • 当地村民坚定脱贫的信念,为当地产业提供科技助力的专家、学者也激励着身为学生的我立志成才、报国裕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知识转为推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并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服务于祖国和人民。
  • 本次社会实践我有幸担任了团队的队长,和老师同学一起前往美丽的湖北恩施。我与团队一起协作,通过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沟通,设计了行程规划、课题方向和人员分工。在实践过程中,积极组织团队根据当地情况实时改变调研方法,使每个同学都参与了对村户的深度采访,同时成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加强每一位同学的体验感。我个人独自或跟随团队,对当地多户村民进行了对话。以下,我将从队长与访谈者两个角度进行叙述,前者多反映此次组织的所作所为以及收获,后者以感想与对农村的一些认识为主体。实践前的准备报名湖北恩施作为实践项目的原因很简单,基地泉口村环境最为艰苦,离城市生活最远。我坚信君子不器,土地与农村的厚重与质朴以及农民“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作使我对农村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报名队长也是希望自己能在此次活动中锻炼自己,并且结交好友。出于对一件完整活动流程的好奇,我参与了活动前的所有部分,策划活动、计划预算、设计分工安排、课题的分选以及各种各样的琐事。我很快遇到了活动的第一个困难,交流。我事先并不认识团队的任何一个成员,因为疫情缘故,也没有办法开展线下的见面交流会。我在群里发送的消息无人回复,工作一度难以开展。在一点点
  • 通过深入的走访实地的研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也更明白了为什么在如今信息爆炸、网络资源获取如此便捷的今天,实地考察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查手段的原因。
  • 我们从上海南火车站出发,坐了近40小时的绿皮火车,一路摇摇晃晃地来到云南洱海边的挖色镇,对民族文化进行实地调查。初到大理州,望见一望无际,像被蓝宝石、翡翠镶嵌点缀的洱海,顿时被大自然的惊奇造化所震撼。清凉的微风轻抚着脸颊。走在村庄道路上,这里只有不超过3层的小居民楼,和广阔的种着玉米和烟草的田野。夜色降临,在微亮氤氲的路灯中,抬望头顶璀璨的星河,四周看不见繁华的娱乐场。我从魔都的热闹繁华走来,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慢却显得真实。我们着手调查的课题是白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其中以建筑为主要方向,以饮食、艺术等为辅,对白族文化的现况进行考察,并寻找促进白族文化重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