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我和我的书院 | 张起帆:管弦乐团——梦想升起的地方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6-11浏览次数:250


张起帆

信息学院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

毕业去向: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博士项目全奖录取


2017年7月,摄于旧金山音乐厅


缘起音乐梦


2015年5月,当我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在我的中学母校——江苏省邗江中学“十大杰出学生”竞选演讲台上,我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用青涩却坚定的话语说出了自己人生的三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音乐梦。

一年后的2016年6月,在上科大的校园开放日,当一位面试老师询问我对上科大的总体印象,“上科大,什么都好,校园超美、师资雄厚、硬件高端……要说不足吗,就是相对于传统高校,还缺个乐团……”我之所以如是作答,一方面觉得自己有“鸡蛋里面挑骨头”之嫌,一面也发自肺腑。因为彼时的我参加全国艺术特长生招生考试,已先后获得5所985和1所江苏211高校的签约,所以对未来就读学校的乐团配置格外关注。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上科大选择了我,我也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带着我的单簧管,来到签约学校中唯一没有学生乐团的上科大。

那时的我未曾想到,三个月后我将在上科大开启我四年的本科旅程;我更没有想到,在2016年入学上科大5个月之后,我会作为创始人之一,与上科大校管弦乐团开始一段不解之缘。


逆境中的微光


 2016年9月如约入学,历经种种不适,情绪难免低落。此时,音乐如一位不离不弃的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回想,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单簧管,先后师从南京艺术学院三位教授、老师,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练习,直到高三、高考前都未间断。开心时,音乐是凯歌;低迷时,音乐是温暖,一束照亮前途的微光。


 

2016年12月,元旦晚会合影

 

2016年10月,在书院老师引荐下,在2015级本科生沈凡婷学姐的组织下,我非常荣幸地作为创始成员之一,参与创立了上科大管弦乐团。11月2日,我们在现今学生公寓9号楼书院进行了第一次排练。此后,每年的11月2日就成为了乐团成立的纪念日。


 

2017年7月,第一次夏季音乐会(马宇豪供图)

 

记得,最初的乐团只有6个人,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两只单簧管和一只长笛;最初,乐团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学生公寓楼9号楼的洗衣房、地下车库和三号食堂一楼,留下过我们排练的足迹;学生活动中心三楼的琴房、体育馆的舞蹈房,以及创艺学院记录了乐团最初的美好时光……最终,我们在学生活动中心暂时安定。乐团的人数从最初的6个人,逐步增长为9人、14人、25人,到现在的34人;乐团规模不断壮大:从萨克斯、长号等铜管乐器,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双簧管、中提琴和第二把大提琴。管弦乐团逐渐成长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我也在它的滋养下逐步适应、融入了上科大。


 

2017年12月元旦晚会



2018年12月,元旦晚会(马宇豪供图)



“羽翼”初展


随着管弦乐团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越来越多老师和同学的热切关注,乐团事务日渐繁杂。因此,如何提高排练质量等技术性问题,妥善管理内部事务、有序对接外联事务,对乐团的良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沈凡婷学姐和其他乐团成员的鼓励支持下,我有幸于2017-2018年成为上科大管弦乐团第二任总负责人。

 

 

2017年7月,夏季音乐会(马宇豪供图)

 

在管弦乐团,我人生中第一次作为第一负责人,管理一个组织的综合事务。乐团就好像一个公司,有人负责后勤管理,有人负责财务,有人负责排练,有人负责外联与宣传。在排练与表演期间,我们是表演者,努力保持乐理上的完美。在台下,我们精诚团结、管理乐团。在此期间,我们可能会因为具体发生争执,但是最终,“关起排练室的门,我们都是一家人!”从财务的预决算与采购,到公众号的运营,到乐团的纪律规范,再到每年春夏两季大型音乐会的筹备与宣传,每一件事情对我们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项成果都标志着乐团的成长,我和乐团的小伙伴们也伴随着乐团的成长而成长。我还负责了乐团《总章程》与各项条例的起草,推动乐团日常出勤与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确立了负责人轮替与监督制度,建立了乐团公共账户与支出报销制度。这些制度,不仅确保了乐团当下的良好运行,更有助于乐团长远的平稳运作。

 

 


20193月,春季音乐会(袁哲晨供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一个成立较晚的学生社团,管弦乐团成立3年多来累计演出28场,曾与上海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知名交响乐团同台演出交流,逐步确立了“春季音乐会”“夏季音乐会”两场代表性演出。

乐团因为突出的表现,连续3年荣获校“学生先进集体”称号。作为学校评选出来的艺术类模范学生组织,我还有幸作为乐团代表分享管理经验。“上科大没有班级。社团就好像一个个‘班级’,让每位同学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鲁校长曾如是教导我,这也是我大学四年不断努力的方向。


“执迷”的抉择

 

人生总是面临一个接一个的抉择,正如中学阶段的我必须在文化课、学科竞赛、艺术特长生学习三者之间艰难抉择。进入大三之后的我,同样面临这样现实的问题:如何平衡和取舍乐团事务与科研学习?经过再三思考,我给出和高中阶段一样的回答:全都要。

 


2017年7月,Hack.Init黑客马拉松

 

应该说,一个“自找苦吃,学业、乐团、科研等都不放弃”的执迷抉择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也让我大学四年收获满满:我大一、大二、大三均获得校“优秀学生”称号;大学期间6次担任助教,3次被任命为核心助教,于2018、2019年连续两次被评选为“优秀助教”和“卓越助教”。在2017年7月的Hack.Init黑客马拉松中,我作为组长带领队伍夺得大赛第三名,成为成绩最好的上科大参赛队伍。2019年8月至今,我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周喆教授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EECS系李洲教授的联合指导下,从事计算机安全方向的研究,预计将于今年7月完成该项目,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向计算机安全方向顶级会议提交论文。在一个个反馈的海外院校申请结果中,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计算机工程博士项目全奖的录取通知让我超出预期,最终明确了未来的学习方向。

回顾我的四年大学时光,在艰辛的学习、跋涉之余,能够完整地陪伴乐团的成长、一次不落地参加每一次活动,不仅使自己在时间规划上得到锻炼,乐团活动本身也会成为我整个大学生涯独特的美好回忆。


感谢·感恩


  乐团终究是所有成员的乐团,任何成员都有离开学校的一天。为了乐团更加平稳与长久地发展,管理乐团的重任必须平稳地一届届传承下去。发自肺腑的感恩在乐团所有遇见,并对乐团和学弟学妹们的未来强势看好。

从大三开始,沈凡婷学姐和我逐渐有意识地培养学弟学妹们接触乐团的事务:负责财务与外联的李笑风同学,负责宣传的张心怡同学与王秋羽同学,负责管乐排练的乙立晖同学。看到每位同学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领域——从前期策划、场地布置、宣传造势,到后期总结宣传。看到在学弟学妹们的主导下,活动一次次圆满地完成,我不仅为学弟学妹们在历次活动中的成长感到高兴,更欣慰于乐团的良好组织得到延续。 

四年的本科学习转瞬即逝。本人虽积极努力但天资有限,多亏学校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

首先,非常感谢书院、学生处的老师们在四年中给予乐团的关心与支持。乐团管理、财务、排练场所、宣传等等,没有他们的关心与鼎力支持,乐团的发展无从谈起。

其次,感谢信息学院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尤其是张海鹏教授,在本科阶段共聘请我担任三次助教,其中两次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的核心助教职位。信息科学与导论课程人数多、任务重,同时需要带领的助教群体众多,是一个对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职位。张海鹏教授充分信任我,也让我从中锻炼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受益匪浅。同时,在我的研究生升学中,张海鹏教授的极力引荐,让我有机会跟随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李洲教授进行暑期科研,并最终获得了李教授的录取。如果没有张海鹏教授,我的升学之路不会有多重可能的选择,更不会如此顺利圆满。

 


20201月,寒假聚餐

 

最后,感谢管弦乐团的每一位同学。乐团之于我,就像一个家。“我们一起为乐团过生日、吃蛋糕,出去聚餐、唱歌,晚上排练完一起去买小炒、叫外卖,在集训了8个小时后互相开玩笑、打打闹闹,一起穿着正装、拿着乐器,浩浩荡荡地走向演出场所。”

学业路漫漫,注定是苦旅。在这条路上能够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愿意放弃自己的业余时间,顶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参加排练、参与乐团的建设,是一件弥足珍贵的经历。同时,参与创建乐团,管理乐团,并目睹它逐步壮大、步入正轨,是我本科期间最为荣幸的一件事。相信未来无论岁月几多变迁,我都会深情回望并铭记上科大、管弦乐团——这个让我梦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