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晚,上海大学焦成焕副教授在教学中心103展开了一场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讲座。每个人与经济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接下来,让我们在焦成焕副教授的引领下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这一热门话题。
讲座开篇,焦成焕副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和西方全球化内涵的不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然后再着重介绍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焦成焕副教授把苹果手机的生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生动缩影,形象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对货物生产、流通、分配和销售的影响,而背后的推动力量则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一直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使人类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使人类文明达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高度,使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然后,焦成焕副教授带领着大家认识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现状,让大家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历经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两个平行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共有六大特征:始于美元全球化、非市场经济国家逐渐融入世界市场,成为全球化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出现把全球真正连成一体,巨量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同步流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被重新配置、1990年代后期一系列全球性危机的出现和全球治理开始全覆盖、机制化。焦成焕副教授引用习近平主席的一次讲话内容,点明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深刻转变。此外,其进程步履蹒跚,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复苏脆弱、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全球经济移民增长缓慢和全球数据传输高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共退”是一条指引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真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尖锐,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更加突出。另外,焦成焕副教授联系世界时政,介绍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的政治举措,并解释到这两种行为的本质是“逆全球化”。
最后,焦成焕副教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首先,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主要体现在中国对贸易、相互投资、关税和规则四方面的态度。其次,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中国经济不但在高速增长,而且在高质量发展。然后,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面对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正以大国身份提出解决方案,展现中国智慧,积极应对,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担当”。通过焦成焕副教授的讲座,同学们对当代经济全球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能够从经济的角度去理解政治举措背后的实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