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莅临上海科技大学,以“移动网络时代的传播研究创新:以城市传播为例”和“城市文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的解构、重塑”为主题举办了讲座。
孙玮教授从城市传播的视角,切入新技术冲击下的新闻传播研究,探讨了移动网络时代的传播研究创新。她从传播与城市、移动互联网技术、城市传播的核心概念与议题等三个方面展开。
针对城市的概念,孙教授引用卡斯特关于网络社会重塑全球地理系统的观点,指出交流系统发挥着连接个人和全球网络以及组成全球网络最重要节点的作用。因此她认为,无论是政府“双微”还是传统媒体转型,一定要和城市网络产生勾连。理论研究者应致力于立足中国的城市经验、城市传播来创新新闻传播研究,关注媒介与城市的相互嵌入以及现代社会的移动性特征。
孙教授强调在移动媒介时代不能仅在工具层面认识移动互联网,而要看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社会的核心价值发生巨大逆转。她认为城市传播是以传播为核心概念,将汇聚各种路径的城市研究进行传播学重构,促进跨学科对话,回应当前新闻传播业发生的传播实践。它包括空间、城市、技术、媒介、传播等关键词,将被大众媒介遮蔽的元素重新打捞出来。
在谈及城市传播的范式,孙玮教授介绍了有关微信新闻的具体研究和主要观点,提出城市传播并非忽略媒体和新闻,而是借助城市传播的框架拓展后者的研究视野。她将新闻传播核心理念的变化放到关注移动性的现实条件下,从范围、媒介、位置、关系等更具体的学术脉络对新闻的变化提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当前新闻生产基本停留在工业化、组织化的机制层面,囿于行业的范畴。在社会生活重心转向交往的新媒体时代,移动交往中的新闻不仅是渠道的变化,它实际上创造了新的主体性和交往关系,研究者需要走出以传者为中心的生产本位,不仅考察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传递新闻产品,还要考察人们如何在社交媒体的交往中生成新闻。孙教授从引文、上下文、场景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微信中人们用互文的方式重新进行新闻生产的变化,提出传统新闻生产与微信新闻生成差别的实质在于后者不再展现出单向、序列的时间线,而是呈现出时间的穿插交错或平行并置,重构了日常生活的边界和新闻生产的范式。
孙玮教授的研究关注了移动新媒体变革对新闻传播研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新闻传播研究范式的转向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考,开辟了新闻传播研究更广阔的可能性。演讲结束后,她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度交流,一一回应了同学们的提问,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撰稿:徐荻
摄影: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