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8日星期三晚上18:30,刘正新研究员在上海科技大学教学中心102给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现代生活”的讲座。对这受大家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刘正新老师结合中美贸易战、知识产权问题,对现代的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发表了崭新的观点。
讲座从“能源与生活的开始”——能源发展史开始,先讲传统能源如燃煤、石油资源的供能、消耗、污染方面,用2012年、2013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和近30年中国燃煤资源消耗图纸等等数据实例,简要说明了传统能源的劣势;再根据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煤炭石油的消耗期限,结合考虑中国煤炭石油进口比例,强调了发展新能源的必要与迫切。随后刘老师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例,强调了国家对新能源、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心,又以全球气候大会上国家领导人的发言为例,展现了国家的大国责任心,也展现了国家在能源技术方面的巨大突破;同时也枚举了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发展阶段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铀235的稀缺性、水力发电的地域限制、风能对气候的依赖性,有待解决。
之后,在用EPT(Energy pay-back time,制造能源所消耗能源的返还时间)的数据证明可再生能源的实用性后,刘老师聚焦于太阳能领域继续讲座:先是科普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本原理,讲解太阳能常见的利用形式;再回顾历史,从美苏冷战时期,科技实力竞争所导致的能源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太阳能转化首次成功运用于卫星工作;到瑞士的太阳能驱动飞机完成环球飞行的壮举,无一不展示着太阳能巨大的潜在价值。接着刘老师给听众科普了目前国内大多发电系统的构成,又用身边的电子设备为例,讲解了太阳能的普及运用,再以大型太阳能荒漠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为例,讲解了现代中国太阳能运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讲座最后,刘老师又从材料物理特性、能源转化效率方面(以HJT超薄、高延展性太阳能电池为例)细讲目前中国的太阳能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给我们展望美好的未来。
在之后的提问环节中,刘正新老师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民用电力系统的构成,再次突出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谈及中美贸易战、知识产权问题,刘老师坦言“影响是有的”,不过知识产权方面只有小专利纠纷,并无大碍,国家在新能源方面已有数年发展经验,已日益成熟。
撰稿:朱演坤
摄影: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