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一开头,施老师就援引塞缪尔·斯迈克尔斯和爱因斯坦的言论,指出品德与道德的修炼对于一个民族的永续长存的必要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向上的美德,继承传统文化并非单一的复古,而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需。施老师高屋建瓴地从语源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角度讨论“文化”的定义,最终引出她自己的定义:“文化是氛围”。
她系统梳理了儒学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经典文化典籍中的高频用词:忠、孝、节、义、礼、智、情、律己奉公、谦虚、勤劳节俭、慎独、立志,并为同学们一一加以解释。她还援引大家耳熟能详的央视采访“家风是什么”、王铮亮《时间去哪儿了》以及《舌尖上的中国·相逢》等热点话题,与大家探讨了中国的家文化,并以此强调了文化的“文治、教化”属性。
讲座最后,施老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孔子研究院时的讲话并指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文化的滋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为践行我校“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书院本学期启动了“信仰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系列讲座活动。讲座从历史和世界的视角进行考察与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以及中国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该系列讲座将汇集上海市思政名师,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