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书院“信仰的力量”系列讲座第三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5-05-29浏览次数:458

2015年5月27日晚,书院“信仰的力量——上海思政名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第三讲“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张江校区行政报告厅举行。来自上海大学的胡申生教授从西方民主的诞生和演变、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

胡教授一开始便以生动的例子引入了“什么是民主”的问题,并分别从西方民主的诞生发展和古代中国民主思想两方面进行了解释。西方民主诞生在古希腊的雅典,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现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君为轻”的思想受到压制,但始终存在着重视人民的理论。他结合民主制度在近代中国建立、发展的过程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在清朝时就已经引入,中国也曾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中国最终走上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并不是最初就设计好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实际相适应,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胡教授也强调,追求民主永远在路上,应始终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民主。

对于总是有人将中国的民主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民主进行比较,胡教授发表了精彩的评述。他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过程,指出这个制度虽然适合美国国情,然而近年来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2013年国会拒绝批准预算导致联邦政府关门等等。美国没有资格强行输出它的民主制度,他在立陶宛、利比亚、伊拉克的强行输出已给许多国家带来了灾难。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过的:“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足。”

讲座最后,胡教授强调,中国应该坚持走自己的民主道路。他表示,我国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基于此,中国人民应该有“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有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人民民主意识不够、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等。我们应当时刻心存忧患意识,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民主道路,将民主政治、民主作风嵌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胡教授还就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民主的问题回答了同学的提问。

为践行我校“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育人理念,书院本学期启动了“信仰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系列讲座活动。讲座从历史和世界的视角进行考察与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以及中国是如何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该系列讲座将汇集上海市思政名师,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