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子和院士:HFMD病毒及其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与病毒的入侵机制研究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5-04-17浏览次数:500

2015年4月15日晚,书院“科技之光”系列讲座第三讲在我校张江校区举行。我校生命学院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饶子和为师生带来了总题为“HFMD病毒及其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与病毒的入侵机制研究”的报告,描绘了微观世界的科学与艺术之美。

报告一开始,生命学院执行院长吴家睿作为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了饶院士的学术生涯和研究成果,着重提到饶院士为上科大筹建做出的贡献。在热烈的掌声中,饶院士开始了分为两个部分的精彩报告。

在第一部分“科学与艺术”中,饶院士从在牛津大学研究流感病毒谈起,讲述了自己在解析流感病毒结构过程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乐观面对,最终取得突破的经历。在牛津时期,饶院士的科研工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Cell》上分别发表了HIV病毒基质蛋白三聚体和凝血因子Ⅸ的三维结构成果。回国之后,饶院士又做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工作,例如在2005年解析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线粒体膜蛋白复合体Ⅱ的结构,以及SARS病毒,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HFMD),埃博拉病毒(Ebola)等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病毒结构。在介绍这些成果的过程中,饶院士用自己制作的邮票向大家展示了各种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以及2001年吴冠中先生根据自己解析的流感病毒结构创作的雕塑《生之欲》,向大家充分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之美。

在第二部分“HFMD病毒及其受体的三维精细结构与病毒的入侵机制研究”中,饶院士介绍了他近年来围绕HFMD病毒及其受体开展的科研工作。他的团队选取了EV71和CVA16两种病毒型,解析了EV71成熟颗粒、EV71空颗粒、CVA16成熟颗粒、CVA16空颗粒、CVA16过渡态颗粒等五种病毒颗粒的结构。通过比较空颗粒与成熟颗粒结构差异,他发现与成熟颗粒相比,空颗粒上有一个孔洞,允许病毒的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内部。饶院士通过一系列漂亮的动画通俗易懂地讲述病毒的结构和入侵机制,再次让大家感受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之美。

在问答环节,在场师生与饶院士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有位同学问到为什么儿童中更容易感染HFMD病毒,饶院士解释道,这是因为儿童相对成人而言,免疫系统不完善、功能不强大。还有位同学问到病毒的遗传物质极其容易突变,导致其结构也发生改变,这是否会给对基于结构的药物靶点设计带来困难,饶院士表示,在变化中有不变,研发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仍然非常有希望。报告结束后,许多师生不愿离去,与饶院士在会场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