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上海科技大学迎来了第一届心理健康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心协举办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活动。
(一)感恩路上,有你同行
人生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感恩的人。这次感恩街头活动,心协的小伙伴们拿起摄像机,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采访了同学和教职工。
当被问及感恩的问题,大家的反应不尽相同:有同学的第一反应便是自己的父母,有的同学认为是为自己的生命添彩的TA,有的人想到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感谢,还有同学想到了这个身处其中的可爱校园,当然也有同学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生活轨迹,每个人都有自己感恩的人与事……
有一位宿管阿姨的回答答出了每个上科大人的心声,她的回答是要感谢上科大这个学校、感谢上科大里的每一个学生、感谢上科大的每一位教授。她提起那些身处异乡的外国留学生,虽然可能语言不通,但通过一颦一笑,通过一次次的点头示意,两群本来相隔千里的人建立起了默契。她还提到上科大提供的优质的工作平台,言语中洋溢着自豪与感谢。这不正是每个上科大人想说的吗——“上科大,谢谢你!”
(二)心理学系列电影展映
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曾说:“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本次心理健康周,还安排了两次心理学电影展映。
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作为心理活动周的预热被安排在周日。晚上,电影还未开始,便已有同学陆陆续续就坐,小声讨论着这部电影。该片讲述了企业家艾德里安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被卷入一桩谋杀案中,为了洗脱罪名,请来了金牌女律师弗吉尼亚为自己辩护的故事。精彩的剧情、层出不穷的悬念、环环相扣的线索、扑朔迷离的真相,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较量展现地淋漓尽致,可谓一场思维上的饕餮盛宴。
到了周中,我们又安排了经典犯罪心理学电影《沉默的羔羊》的放映,著名的台词“当无情的神爱上殉道的修女”就源自此片。该片改编自Thomas Harris同名小说,讲述了实习特工Clarice Starling为了追寻杀人狂Jame Buffalo Bill Gumb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Dr. Hannibal Lecter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电影开始的那一刻,房间里就充斥着紧张的氛围,每个人都紧绷起来。《沉默的羔羊》不愧为惊悚悬疑片中的经典之作,从音乐到布景,无处不散发着诡异的美感,银幕外的我们仿佛也陷入了电影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是什么塑造了Dr. Hannibal Lecter理智如上帝又冷酷如恶魔的双重形象?又是什么诱使Jame Buffalo Bill Gumb成为了变态杀人狂?Clarice Starling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她梦中的羔羊真的沉默了吗?剧中的人物影射出现实社会的碎片,《沉默的羔羊》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纯粹的血腥暴力,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思考的契机。在勇气被击碎的时刻,不受约束地,恐惧而清醒地面对人性。
(三)烦恼箱
在为期一周的心理周活动中,无论是在进出宿舍楼的显眼位置,还是在洗衣房的隐蔽角落。“烦恼箱”就像一个安静的聆听者,等待着同学们将烦心事诉说,传达给树洞的心理陪伴员,一起为同学们带来心理抚慰。
小小的、简单的箱子因为有了你的故事而变得不一般,你的诉说因为有了更多的倾听而变得有勇气。
在如今这样一个大家都被迫快步疾走的时代,在如今这样一个大家因为网络、因为距离只能自我疗伤的时代,不仅仅只是这次的活动,上科大心协在这里倾听着你,伴你走过心中的坎。
(四)《哈佛幸福课》放映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每晚于18点于音乐舒缓室放映的“哈佛幸福课”——心理活动周的保留项目,用它独特的方式让同学们虽未回家,却有实实在在的归乡之感。
课程专注于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快乐?要如何变得更快乐?Tal教授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方法,以自身做验证,将成果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人。
放映伊始,前来的同学不算多——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和放映电影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俨然两番景象。不过,在一个静谧恬淡的环境里,让那沉寂已久的心弦稍有一丝波动,不是更胜于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任时间逝去?每个人都很投入,他们看到了影片的最后才离开,这或许是最大的赞许吧?
在放映的第三天晚上,一位同学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觉得这堂课不是在教你新的知识道理,教授的节奏很慢,他是让你在一种舒缓的气氛中转换旧有的思维方式”。
是啊,我们若有共同默契,又何必拘泥传授道理?我只消架一座心桥,把我知道的统统告诉你。
(五)曼陀罗绘画
活动伊始,书院的姜雅菁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由来和诱人之处。她手拿纸笔简洁明朗地向大家展示了绘画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成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并勾起了同学们的创作兴趣。
伴随着舒缓的轻音乐,同学们的思绪也逐渐荡漾开来。彩铅、圆规、直尺、橡皮,在这些简单工具的辅助下,情感一点点地在笔尖上流淌,流畅的线条、温润的色彩在素描纸上铺呈融汇。一曲终了,四周仿佛也愈发安静,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沉浸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随心所欲地支配着白纸上的空间。不论画到了哪里、不论是否有新的灵感都无需擦掉重来,只要遵从内心的声音,让情绪自由地变作图形和色彩,进而宣泄压力达到心境的圆融统一。这就是曼陀罗绘画的魅力所在。
当最后一位同学拿着画纸满足地离开时,本次的曼陀罗绘画活动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活动是短暂的,但一次活动渴望传递给大家的信念,却可以改变一个人。就像爱默生所说“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不是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我们希望同学们能了解曼陀罗图案的艺术美,更能拥有发现美、享受美的内心。
(六)心理健康周VOT访谈实录
在为期一周的心理健康周活动中,VOT的小伙伴们为我们带来了Listen to your heart的心理专题访谈。访谈对话的嘉宾是书院姜雅菁老师,从华师大心理系毕业的她专业的分析和建议帮助到了心存疑惑的同学们排忧解难,更让大家对自己、对未来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下面是部分的访谈实录集锦:
Q:姜雅菁老师您好,您知道由于大学和高中的模式相差甚大,作为初来乍到的新大一生在各方面难免会有多多少少的不适应和压力,而其中又以人际关系为主,因此今天想就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应对向您进行一些采访。就您以往的经验,请问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主要都来自哪里呢?
A: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不少同学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大学环境。在上科大的大家庭里,与室友的相处,新学习模式下同学的人际关系,与导师的沟通,都是需要一个大学生来调节自我融入的环节。另外,理工科学校强烈的男女比,客观上也可能导致男生与女生的交流出现障碍,使得社交过程中的话题性别偏向化明显。
Q:的确,其中不少我也都经历体味过,那请问老师,面对这些压力,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处理好呢?
A:对于新环境下的导师小组而言,同学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表达自我的观点亦或是想法,从而正向促进个人乃至于一整个团队的发展。相信同学们在熟悉了导师和小伙伴以后也会更乐意敞开心扉,勇于面对学业上的挑战。就男女生偏重而言,男生应该展现出自信的一面,而女生也不失自己的独立与主见。我们鼓励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心协的各位成员也在组织活动来提供丰富的社交平台。
供稿/上科大学生心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