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社会实践:沙中傲骨,枪尖寒梅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8-13浏览次数:11

85日,“丝韵武行”小队探访了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西路军烈士纪念馆,感受先辈们不向风沙低头、不为强权屈膝的铮铮铁骨。


一、八步沙六老汉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

彼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八步沙是地上的一片沙。

一片沙海正在泛滥,一座村庄正在消失,一群村民正要背井离乡……

生态移民!这是上世纪80年代古浪县民众的最高呼声。可是,有六位老汉站了出来,誓要用愚公精神征服咄咄逼人的黄沙。“人再怎么跑也跑不过沙”,郭朝明、石满、贺发林、张润元、程海、罗元奎六位老汉摁下了鲜红手印,以联户形式承包了7.5万亩治沙任务,决定在八步沙植树,坚守这片青绿的防线。

但是在八步沙种满树的目标岂是能够轻易实现的?自费购买树苗掏空了六位老汉的家底,好不容易种下的树苗却在肆虐的风沙面前如草芥般被扬起、撕碎。在无数次的努力付诸东流后,老汉们发现了根系错综的草能够抗住风沙,于是发明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树苗在沙暴中的成活率。树是种得下了,但是这么大一片地,仅凭六位老汉何时能够种完?六位老汉约定,每家都要确保至少有一个“接锹人”。父亲倒下了,儿子就要接上;儿子倒下了,孙子就要接上,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父辈们的“固执”引来了儿孙的不理解,但是他们最终都回到了这片土地上,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促使他们接受这般“愚行”的,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忠孝基因;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俗语鞭策;是兰州浴室中汩汩的水流和老家的寸水寸金形成的无情对比;是大城街头对八步沙穷乡僻壤的窃声议论。经过了三代治沙人的前仆后继,六老汉的后人终于完成了祖辈的夙愿,八步沙也从曾经的黄沙漫天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壁垒。

这时,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八步沙是地上的一片林。

人们称颂沃野千里、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天府之国的丰饶富庶,却可知那里曾经是茫茫大荒、不毛之地、云梦大沼、水乡泽国。正是有无数位“六老汉”站出来,才开辟了那一片片“八步沙林场”。


二、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离开八步沙林场,“丝韵武行”小队“转战”祁连山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古浪战役期间,红西路军的战士们曾在这里建立阵地阻击马步芳、马鸿逵部,在人员弹药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有效阻挡了敌人的进攻,为策应河东革命根据地、保全革命有生力量、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在马家军的重重围堵下,西路军最终被打散,仅数百人突围成功抵达星星峡,但是其革命斗争精神和不畏牺牲精神已然镌刻于历史丰碑之上。西路军虽然不复存在,但这一支英雄的行伍培养出了徐向前、李先念等一批革命骨干人才,为新中国继续发光发热。

西路军的征程可歌可泣。枪林弹雨下,狂轰滥炸中,烈士们倒下了,成千上万华夏儿女却从此站起来了!



编辑:“丝韵武行”队设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