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玥:每一场相遇都是彩虹色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6-10浏览次数:584

李紫玥

物质学院2016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毕业去向:复旦大学直博

 

“临时的不临时”——编外人员与音乐社

 

“既然我们是临时的乐队那么就叫‘temporary’吧。”

“这个好拗口,干脆就叫‘temper’吧。”

一支音乐社成员与编外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就如此草率地定下了他们的名字。但是没想到,这么草率的一个名字,我们一用就是三年,直到现在。

从最开始的陌生尴尬,到后来的无话不说,也就是每周两次固定排练的距离。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一个小小的琴房里,反复地练习,反复地构思。从服装,到队形,到灯光,到舞美,恨不能面面俱到。练累了,就一起围在在一张小桌子前,或站或立,一群人呲牙咧嘴地吃着烤串,喝着冰镇的啤酒。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时光真的宝贵又短暂,虽然排练的时候,大家都正处在最紧张刺激的期末复习周,有人会迟到,但是没有一个人会缺席我们每周的快乐时光。到现在回想起,之前的欢乐时光都历历在目,可以说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忙碌又快乐的期末周。后来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那个舞台,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青涩又稚嫩,但是大家一起经历过的紧张激动,一起享受的掌声欢呼,都成为了那段青春记忆里最美好的彩色。

后来,没想到我们的临时分队又拥有了第二个舞台,这样的机会让temper的每一个成员都格外开心。虽然两个舞台时隔大半年,但是上一个舞台共同建立的默契和友谊,让我们第二个舞台合作得更加地顺畅和开心。两次舞台之后,我们在网易云上上传了我们的表演视频,收获了很多好评,中间虽然间或有一些不友好的声音,但因为有temper成员的共同分享,共同承担,这一切都变成了值得收藏的回忆。

 





   再后来,我们变成了不需要舞台也可以相约的朋友,一起唱歌,一起聚餐,一起在共同小群里分享我们的境遇,最近也约定着再一起准备一次‘云舞台’。临时的乐队,最终给我带来了不临时的朋友们。


 

“遥远的不遥远”——云南大理挖色社会实践

 

一节绿皮火车,慢悠悠地将我们带向了遥远的云南。36个小时的绿皮,可谓是我人生第一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漫长的旅途,也许是因为有着欢声笑语的陪伴,好像一下子就过去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云南大理,但是这一次社会实践,却让我好像是第一次认识了云南大理这个地方。它不再是地图上、游客口中,“风花雪月”的旅游胜地。它变成了具象化的,实实在在的,在我脚下的土地。它也不再是虚浮在文艺古街、旅游纪念品上的风情人文,它变成了我实实在在经历过的,大理挖色镇的乡土人情。这样的经历,让曾经遥远的云南大理,不再遥远。

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我们感受到了真真切切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风俗传统。我们前往参与了当地特色的火把节。而我们不一样的分队,对当地的风俗也进行了不一样的探索。有的小分队探究了大理当地的服饰文化,我们在一旁也试戴了当地的特色服饰。还有的小分队前往当地居民的婚宴,体味了“八大碗”的流水席婚宴,一饱口福。而我们分队,作为建筑文化的探究者,实地走访,拍摄了很多当地传统的、保留下来的珍贵古建筑,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为了获取这些珍贵的文字记载资料,我们还前往当地有名望的学者家里,与他进行深入探讨,获得了他做的大量文字工作的扫描件,带回了上海。

通过深入的走访实地的研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也更明白了为什么在如今信息爆炸、网络资源获取如此便捷的今天,实地考察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查手段的原因。





                                                        

“陌生的不陌生”——书院导师

对我而言,在这个学校里最有归属感的、最温暖的组织,应该就是书院导师了。从最开始和老师的相对无言、紧张局促,到后来有疑问有困难,就会第一时间向我的书院导师——李智老师寻求帮助。可以说,李智老师在我大学的关键时刻,给予了我非常重要的帮助。

从大一入学伊始,我们导师组就会经常组织聚餐,李老师时常会问问我们的近况,解答我们学习上的困难,也会在我们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指点迷津。毫不夸张的说,书院导师在我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在我大三的关键转折点,也是李智老师,给我倾力相助。我记得,在我还在伯克利进行交换学习的时候,我一度因为自我怀疑,对于未来的道路十分迷茫,不知所措。对于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继续深造,甚至对于是否还要在科研道路上继续下去,都存在着很多的怀疑。是李智老师隔着时差,耐心地在微信上一字一句地为我答疑解惑。甚至在国内已经深夜的时候,仍不断开解我,指点我。在当时周围的所有人都从好坏利益考虑的时候,只有李智老师问我,“在实验室过得开心吗?”后来,李智老师更是特地为我写了一封长长的推荐信,并且在我选择国内导师的时候,尽最大努力帮助我。有些感动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是李智老师的教诲关心,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曾经陌生的导师,也在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在这个校园里,得以信赖的“家人”。

 

                                      

结语

书院是我在上海科技大学的一处灵魂栖所。

在这里,我结识了珍贵的朋友,拥有了不一样的看待问题的视野,同时也收获了心灵的抚慰。

书院是我今后不管身在何处,日后回想起,都会感到温暖的、宝贵回忆的藏宝阁。

感谢书院,让我在上科大的每一场相遇,都变成了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