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上科大四川雅安小分队赴飞水村,深入了解红心猕猴桃产业困局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7-29浏览次数:1004

721日上午,阳光下一群身着校服的上科大学子踏上了赶赴四川雅安飞水村的旅途。723日至727日期间,在学校指导老师和学长的带领下,31位队员参观了企业及猕猴桃培育基地;与当地合作社、农户访谈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猕猴桃产业状况。

山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北纬30°“世界公认最佳猕猴桃种植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1500毫米,森林覆盖率32%

飞水村项目地红心猕猴桃基地位于平均海拔700-1400米的台状丘陵地带,处于红心猕猴桃种植最佳高度,土壤以红紫泥土和砖红泥土为主,附近无工矿企业。中国扶贫基金会认证基地面积1311.30亩。

线上销售不断壮大、猕猴桃供不应求,农户却难盈利

724日上午,产业考察队一行来到雅安市名山区飞水村名建合作社,考察当地猕猴桃种植产业情况。合作社领导向上科大雅安小分队的师生们介绍了名建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猕猴桃加工生产车间。名建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2017年应中国扶贫基金会要求进行了优化重组,现有51户种植农户。

如今的名建合作社拥有着电商平台和线下市场等重要销售渠道。合作社领导表示,近年来猕猴桃线上的销售力度不断发展,今年的线上线下比例有望达成五五开的局面。销路不成问题,我们的猕猴桃供不应求。合作社领导这样说道。

队员们了解到,猕猴桃的种植对投入要求很大,合作社对于种植方法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只有一两亩地的农户不能保证品质控制,因此收成不能达标,难以盈利。

除了山,就是山红日高升前路漫漫

  优良的自然环境既是飞水村种植猕猴桃的最大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情况,四川雅安的猕团队员们分别在山区猕猴桃种植基地和雅安市名山区猕猴桃协会进行考察。经过猕猴桃协会会长的专业介绍,我们发现相比位于平地的猕猴桃协会种植基地,飞水村的高山种植区有很明显的虫害问题,有很多塑料袋都被蜗牛啃坏了。当地负责人介绍说,蜗牛无法用农药消灭,它的壳体结构会阻止药液进入,所以这里的蜗牛都是通过人工铲除。相比猕猴桃协会种植基地2800-3000/亩的产量,高山种植区的产量则明显低于平地种植区。

更严重的是,猕猴桃存在一种可防不可治的溃疡病,该病的巨大打击使村民们不能种不敢种。前任村支书告诉自然考察队的队员,2013年建山乡本能达到500万斤产出的土地上,因溃疡病发生,最终只获得了不到一半的收成。不仅如此,发病的土地以当地现有的处理方法必须要休整三年才能重新栽种。这极大地打击了村中一批希望靠猕猴桃脱贫致富的散户村民们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了畏怯心理,比起高风险、高收益的猕猴桃业,散户村民们宁愿选择种植在当地并不适宜、收入较低,但是产量稳定的茶叶。

脱贫路上的瓶颈——走访农户、考察自然种植情况

飞水村的村民比较贫困,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路上几乎见不到青壮年,只有背筐子的老人和家门前玩耍的小孩子。我们这里,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的父亲和他们的兄弟,都在全国各地打工……青壮年人要么是出去打工,要么是出去上学。家里人都走完了。孙子在外面上学,大人过去整饭。路边受访的大伯说。

同时,自然考察队的同学们了解到:为了脱贫致富,当地的村民先后尝试过20多种作物,除了受病害打击严重的红心猕猴桃和收入不高的茶叶外,均以失败告终。2014年前后,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他们提供了大力帮助,然而由于资金受限、技术缺乏、观念落后以及散户对猕猴桃信心不足等种种原因,猕猴桃这条脱贫致富的唯一道路似乎走到了瓶颈、前途堪忧

社会实践活动行程过半。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上山下地,探幽入微,用脚步丈量着飞水村每一寸土地。经过实地考察队员们发现,原本设想的销路渠道问题其实早已解决,猕猴桃产业的高投入风险使得普通农户望而却步、不敢种植才是真正亟待解决的难题。此外除了猕猴桃种植,其他可替代业态的选择和引入,也是需要脱贫路上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尝试的思路和方法。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k0912dfa4ox.html?&ptag=4_7.3.5.22238_copy



撰稿:李小禾 崔子昂 刘怡萱

摄影郑雨飞 党浩然 姚沧力

视频:郑雨飞 党浩然 刘浥潇

带队老师:石远明 周 贤
上科大暑期社会实践四川雅安小分队
成员名单:

褚刘薇 刘浥潇 吕浏尘 刘怡萱 崔子昂

吕学亨 曹敦旭 姚沧力 石晓宇 张诗云

李小禾 叶英剑 骆东迩 郝冠翔 夏 喆

颜子文 梁鸿淞 孙荻云 满 闯 郑雨飞

邱龙田 刘春晖 肖 思 刘钰琦 王 习

张哲睿 谭暄千 党浩然 吕可意 郭明昭 唐哲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