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式旅程的第二天。都说很多东西像树一般是无所谓根在何处的,我们只会在意这棵树有多高,有多么枝繁叶茂。或许航天事业也是如此,我们只在乎现在航天发展得多么宏伟,多么迅速,却往往忽视那些事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航天人。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仿佛也从睡梦中苏醒。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代表上科大的学子,向那些九泉之下的英魂默哀、致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又宣誓坚守自强不息的使命。我们认真阅读并记录了碑铭上镌刻的事迹,并从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航天精神,那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敬业精神。这里有一心投身于航天事业的聂荣臻元帅,也有在病床上写完人生最后一个课题的谢秀玉,更有为救队友宁可牺牲自己忍受烈焰焚身的硬汉王来。无所谓是否有人能记得自己姓甚名谁,无所谓自己牺牲后是否还能被人们想起,无所谓生前身后的一切眷恋,只是执着于自己那一份工作,坚守着自己担负的责任。即使在地下,怕是他们也依旧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吧。都说扫墓应该衬着阴郁的天空,萧索的秋风,但是大漠只有阳光和热浪。然而这一切却毫无违和感,只因它们应配这群英魂。这种几乎在空气中凝滞成实质的精神,仿佛只有这样刚烈的天气方可相配。
东方红一号发射塔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塔架见证了3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与腾飞,屹立于戈壁,直指苍穹。它的身上印刻着的“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标语,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清晰可见。或许对它而言,一切恍若是昨天。或许千年后的哪一天,它依然会伫立在那里,向着这大漠里的风诉说着从前发生的一切。漫天黄沙中,仿佛依稀能看见当初七勇士临危不惧,在发射指挥中心完成任务的身影。
历史展览馆具体陈列了东风航天城发展的历史建设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据了解,1958年十万朝鲜志愿军全军参与基地建设,在戈壁中硬生生开辟出一片绿洲。他们吃着石沙拌饭,顶着恶劣的气候环境,远离家人,参与建设,有一些再也没能回去。此后,无数科研人员在此付出他们的心血,进行着永不间断地研发和试验工作,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家庭无怨无悔地倾注在这一片茫茫戈壁之中。展馆中,我们看到了神五神六航天员临别前在门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即使惴惴不安,却依然义无反顾。是的,他们都是普通人,也会害怕,也会畏惧,也会担忧,但是在国家面前,一个人的安危却是无比渺小,于是他们依然毫不犹豫投身于航天事业之中,时刻铭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问天阁”由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亲笔题字,是宇航员出征前停泊的港湾。载人飞船发射前宇航员都将于此住宿进行状态调整,适应饮食结构以更好应对太空作业。问天阁,这个名字正表现了航天员的凌云之志,在李铎先生的书法下,凌云阁三个字恢弘大气,却不失飘逸潇洒的灵动。这也正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航天员在执行任务前,经受着疲劳的训练,食用严格控制的食物,以此保证以最好的身体状况进行作业,而这又何不是航天精神的体现?
经过充实的参观学习,在仿佛日不落般的戈壁城市中,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此后,带着好奇和兴奋感,明天开始将采访航天城常驻人员及其家属,从而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然而在这滚滚黄沙中,我们相信,英魂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