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文明之光”系列讲座 第六十八讲 中国画和水墨画
发布时间:2019-10-22        浏览次数:228

    2019109日晚,汤哲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中国画与水墨画》讲座。汤哲明老师毕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原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会员。致力于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绘画史研究,著有《多元化的启导》、《国画之江南》等专著,并为大型丛书《中国山水画通鉴》、《中国花鸟画通鉴》副主编。

在书院老师的简单介绍后,讲座正式开始了。汤老师先从他来到上科大校园的见闻讲起,讲座开始前他在创艺中心浏览了创意学院大厅里的同学们作品, 发现都是西画,说这意味着现在中国画离人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进而联想到中国画不如以往辉煌。追溯其原因,汤老师认为是建国后国画老先生的故去而导致的人才断档及轻视传统文化导致的国画渐渐不如西画的地位有关。不过令汤老师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地位正在恢复,相信再过二十年,就会是一个全新的局面。

接着,汤老师列举了两大类大众对传统“中国画”的理解:第一类是传统中国画, 其中,第一种是老年大学派,意象以梅兰竹菊等传统文化形象为主,手法主要是学习齐白石。第二种是全国美展,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的获奖作品,同时也严肃批评了近年来甚至临摹照片的一些作品,认为它丧失了传统的韵味。第三种则是传统的国画余绪,老师展示了程十发、谢稚柳等名家的画作。另一大类是新式中国画,其中一种是以刘国松(师承溥心畲、张大千)、徐磊为代表的现代水墨画,另一种是以徐斌为代表的国际化潮流,汤老师认为二者与传统中国画有很大的不同,它是用中国画的材料画国外很流行的现代艺术。听完介绍,同学们开拓了眼界,了解了不同人不同时代的中国画。

中国画是不是水墨画?海报上的问题也是同学们的困惑,接下来汤老师就为大家解惑了。

讲究笔墨的水墨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对待技术的态度而导致的。传统的儒家观念导致读书人对技术不是很重视,因而画画只用一根毛笔。在这里,老师不禁对比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比如西方的绘画用具是五花八门的。在西方科技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早期相机曝光需要两三个小时,画家就画出动态的光影来弥补相机的不足,而当相机进步之后,画家就转而画抽象画了。中国古代更注重形而上的道,把一支笔的特性开发地淋漓尽致。画人物的线条是用中锋画出来的,中锋画出来的线条是圆的,与纸摩擦时把水分往两边挤开,因而线条是圆的,就像写字一样,一定要用中锋,即使写勾用侧锋过度,最后仍要回到中锋。但看后面的石头,一看就是侧锋刷出来的,石头的坚硬质感跃然纸上。中国画就是用不同的笔触,共十八种技法,做出非常多的质感,并且运墨而五色具,仅用墨表现出了丰富的颜色变化。行笔的快慢,表达质感,最后形成了线条自身的生命力,让画中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中国画不仅仅包括水墨画,还有伟大的石刻绘画, 如灿烂的文化宝藏-敦煌石窟。宋代以前人物画之所以很发达,正是为宗教服务,宗教的故事里不能没有人物。敦煌的壁画,就是一段人物画的发展史。早期的壁画人物是典型的外国人面孔,秀骨清像,曹衣出水,但自中唐以后,菩萨的形象就是中国人的形象,圆润,典型的盛唐气象,这些特点渐渐形成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影响至今。为什么吴道子作画时要裴将军舞剑,要奏乐?因为每一根线条都需要激情,每一笔都有韵律,这样刻画出的线条才是有生命力的。不知不觉中,汤老师似乎被这盛唐气象所感染,言语中充满了豪情,引人入胜。

面对中国最早的绢画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图片,老师心中却涌起了无限的遗憾。介绍说这幅画现在在大英博物馆,但西方的博物馆并没有完全遵循中国古画的装裱艺术,而是把它绷在板上。老师遗憾地说。纸和绢本身是有延展性的,传统的装裱正是保存了这种生命力,定期收藏并定期展出,只有这样画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之后,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墨画的发展历程。晋唐时代主要以填彩与所谓的工笔画为主,双钩填彩看上去像西画,色彩丰富,但其核心是中锋的勾线,即使上色,本身线条也有韵律感。虽然中国画最初是为宗教服务,但到唐宋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画画,他们渐渐画自己喜欢的事物,即山水,水墨画正是随着山水画的兴起而产生的。而中国人读书人浓重的山水情结可以追溯到老庄,表达了人们对自由、自然的向往。到了元代,朝廷不崇尚绘画,画画的人虽然少了许多, 但画的意境更加寥落,空远。没有禁锢,水墨画有了大境界,大变化,画的内容也由实变虚,有了更多的留白。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都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之进一步趋向于写意,比如吴昌硕的画中形体进一步被弱化,笔触苍茫老辣,画面更加简单却有丰富的内涵。

最后,老师说,如果人没有艺术的滋养,人生也便少了一些乐趣与意义。老师希望我们这些学科技的人对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收获更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