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产业之光”系列讲座——回望中国古代质量
发布时间:2018-03-21        浏览次数:193

2018年3月7日晚,受创管学院QMS(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邀请,赵文斌老师在教学中心402发表了主题为“回望中国古代质量”的讲座。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古代质量发展专著《质量春秋》的作者,赵文斌老师对质量的发展和历史有着独特的见解,而QMS项目旨在培养上科大学生诚信质量理念,希望以这一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的质量成就和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融古通今,鼓励大家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质量强国之路的奋斗。

讲座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致贺信作为引子,强调了中国自古以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又以勾践破吴剑、战国银缕玉衣为例,展现了古代高质量产品的魅力。后介绍质量发展过程:从石器时代,生存本能指引的工具打造,到多材料的复合使用,再到打磨技术的成熟,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后列举陶瓷、青铜器、纺织等手工制品的例子,与贸易相结合,阐明了经贸的兴盛对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祭奠所用的司母戊鼎,贵如黄金的青花瓷器,还有景云钟、宣德炉、战国双色剑等等,展现的是锻造、冶炼技术的高超;而纺织业的发展,无论是产品的精致还是纺织机械的精细,是古人细致的体现。刚柔并济,达到一种美妙的平衡。

随后赵文斌老师指出,不仅在这些制品上,工程上的质量也是中华文明古国的一大亮点。以桥梁为例,赵州桥的结构特色、垂虹桥的巧用石材、卢沟桥的高超施工一一体现出不菲的魅力。再放眼建筑奇迹,且不论举世瞩目的长城与兵马俑,西夏王陵、明长城、海宝塔、同心清真寺、居庸关云台等等建筑,皆有如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赞不绝口,其余还有都江堰之类的水利奇迹,至今仍造福百姓,养育一方水土。同时古人也很注重工程理论,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程做法注释》,都作为工程学的学术范本流传至今。这些方面,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漫谈中国古代的产品和工程质量之后,赵文斌老师转换角度,从质量标准的角度开始介绍。分析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尺、商鞅方升;分析原因,是从诸侯国之间的实力斗争开始的。兵器因战争而提高锻造和打磨技巧,西汉时期汉兵便因此获取了巨大的抗匈奴优势,三国时期魏蜀吴纷纷打造宝剑宝刀以状国威,故强国需要高标准、严要求的兵器制造。同理,船舶的打造也渐渐有了明确的规范,乃至火器的运用,自唐代发明到火铳的运用,中国在明代灭亡之前都是世界一流的火器水平。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标准绝不能局限于兵器,钱币的质量首当其冲,是衡量一国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随后是诸多重要商品的假冒伪劣惩处措施和检验方法的制定……诸多实例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辉煌。

末了,赵文斌老师总结到,发展千年,如今的中国在技术、法律均成熟的情况下,需要推崇的是匠人的精神。回顾往昔,留名青史的能工巧匠大多都有着这精神,他们专注于此事业,从不造假放水,不因法律的约束,而是自己给自己内心制定的标准和束缚。在场观众无一不感触良多,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演讲结束。


 

撰稿:朱演坤

摄影:徐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