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书院“信仰的力量”讲座暨学校“两学一做”系列党课之:钱学森先生引领的成才之路
发布时间:2017-12-13        浏览次数:466

12月6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首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张瑜教授莅临学校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 “信仰的力量”系列讲座第33讲——《钱学森先生引领的成才之路》,该讲座同时也是我校一堂特别的“两学一做”党课。

76岁高龄的张瑜教授是钱学森创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学生。自2011年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起的6年来,已在我国许多高中与高校做了260余报告与讲座,让今时今日的青年学生、教育工作者能进一步了解钱学森先生的思想、学术成就、生活作风和优秀品质。

张瑜教授从自己的大学生活说起,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展开了讲述。第一部分“钱学森先生亲自制定教学计划,聘请顶级科学家授课”中,张教授讲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创时的诸多故事。令人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钱先生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要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工程师”,理和工要结合,科学与技术要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基础课方面,中科大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放进了几乎所有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的必修课中。张教授引述钱老当时的话说,“今后的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学生若知识过于薄弱、过于单一,将严重影响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根据工作需要跨越学科界限开展工作的能力,从而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而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突出先进性、前瞻性,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紧密相连。”总结而言,“学生的视野和技能,应当像金字塔,有发展空间”,“注重基础、又抓尖端”。而就算是基础课,中科大的学生也能享受严济慈、吴文俊等学术大师在讲台上的亲力亲为。“90%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参与本科生授课,展现了当时办好中国科技大学里学习的决心和魄力,还有智慧。

接着,张教授回忆起了自己大四时修读的由钱老亲自讲授的“星际航行概论”(原名“火箭技术概论”)课。由于当时中科大“抓尖端”的理念,来听课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专家学者,热闹非凡。于是,开课地点便不得不选在中关村地区容量最大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大阶梯教室。说起钱老对教学的上心程度,张教授说,当年第一节课开课前几天,钱老亲自去场地探察,反复往来于讲台与最后一排,为板书寻找合适的字体大小。张教授说,“逻辑的严谨、语言的简洁、板书的工整”,课上得让人“很幸福”。1963年,第一届的每位学生又都获赠了由科学出版社精装出版的课程讲稿,张教授还珍藏至今。张教授无不惋惜地说,在这之后钱老“两弹一星”的任务太重,化学物理系物理力学专业的物理力学课他亲自讲到学期一半后,就不得不请其他老师来接着讲下去了。

讲完课程经历,张教授与大家交流起了在模型火箭小组研制人工增雨火箭的科研经历。早在1958年12月27日,张教授所在的几个小组成员就在中科大校史上留下了“模型火箭试验成功”的醒目一笔,而到了1959年春夏时节,在“低年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倡导下,小组规模大大扩充,与地球物理系、自动化系、机械厂合作,成员超过百人。但作为本科生,当时的张教授也和今天的上科大同学一样,“面临课业和科研的双重负担”。不过,在钱老的共同参与和指导下,小组成员快速取得各类进展,成果喜人。

尽管1959年起,我国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但是在张教授展示的照片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在珍贵的历史照片上,无论是岔道村小学教室里进行的组会,还是八达岭山区山坡上的实验发射场,甚至是冬季的甘肃野外的小火箭消雹实验发射场,每一张脸庞上都看得到严肃与认真。

在人工增雨小火箭实验成功后,很多同学提出要做“大火箭”,但钱老却对大火箭的倡议并不十分赞成,而是建议要尽快服务国民经济和生产工作。在他的安排下,科研小组与地球物理所、与气象局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实用化研发。张教授说,在钱老的组织下,科研小组“维持了良性发展,取得了有益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说完自己的经历,张教授开始进一步介绍钱老成才、报国的人生历程。他说,钱老有着杰出的民族气节。当年受到詹天佑影响,立志成为造福国民的交通工程师而报考交通大学的他,在淞沪抗战我军的节节败退中,深受刺激,决心要投身民族航空航天事业。从交通大学毕业后,他在美国以杰出成绩获得MIT硕士学位、Caltech博士学位,取得Tenure后,仍一心想要回国。尽管遭到各种无理阻挠,但他想尽方法与祖国联系沟通,最终成功回国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张教授说,“有人说,科学家主要是搞业务,不是关心政治,但钱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共产党理想高度的契合与一致,这正是他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地方。”

提问环节有同学问,在张教授心中,钱老除了“老师”外还有怎样的角色和位置。张教授说,钱老能“把人文素质修养放在首位”,所以在他心中,钱老还是“楷模”,甚至是“偶像”。有同学问,当时国家经济条件一般,本科生动手经验也不太多,科研小组是如何高效完成机件加工等任务的。张教授说,当时机件加工主要还是依靠中科院的机械厂,但机械厂一开始并不能满足火箭装配件的加工精度。幸运的是,中科大有一些二十出头就是六级车工的调干生,同时小组成员也经常和工人、农民一起研讨问题,搞科研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实验室搞。但时至今日,大家的条件都已经好很多了,但还是要重视实践和动手能力,可以参加机器人大赛等比赛积攒经验。张教授谈到钱老晚年的传闻时说,一方面不应该断章取义,也不应该给气功研究粗暴地“贴标签”,而应该具体看钱老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另一方面,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看到钱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讲座最后,张教授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题对全篇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我们应当学习钱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而又求真务实、充满创新精神与活力的品质,以及他非凡的治学本领。

此次讲座让在场的同学们进一步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了钱老光辉的一生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大家深受感染,更加坚定了上科大“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远大志向!







摄影/李振扬

撰稿/石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