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限光景一时新。在这春暖花开、欣欣向荣的日子里,上海科技大学通识课程实践活动也蓬勃的开展起来。《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经典摄影艺术》、《京剧与中国抒情方式》以及《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等课程,根据各自课程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实践形式,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扩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一、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左翼文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实践活动。
3月25日上午,选修《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通识课程的同学来到虹口区鲁迅公园,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共同参与了以“走进历史现场,感受左翼文化”为主题的人文行走活动。授课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唐小兵副教授,老上海研究者古叶对沿途左翼文化景点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上海是1930年代左翼文化的重镇,保留了诸多相关遗迹,这些遗迹主要集中在虹口区四川北路、多伦路、山阴路一带,沿途分布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鲁迅故居、鲁迅公园等景点。师生们首先来到多伦路。这条仅长五百米的道路上曾经居住过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内山完造等文化名人。师生们重点参观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浏览了馆内珍藏的左翼文献,了解“左联”相关事迹。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1930年3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举行了“左联”的成立大会,鲁迅在会上作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左联”通过创办刊物,如《北斗》、《文学》等,涌现出丁玲、茅盾、陈荒煤等众多进步作家,在上世纪30年代发挥了鼓舞劳苦大众、传播进步思想的作用。不过“左联”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局限,对此唐小兵副教授认为,评价“左联”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客观看待其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选择。
随后,同学们走访了鲁迅故居和鲁迅公园。研究者古叶介绍说,鲁迅在上海曾有三个住处,先后为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和大陆新村。在景云里,鲁迅进行了频繁的创作活动,与许多文学青年结下友谊,如“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内山书店离景云里不远,鲁迅常去书店买书、看书,并与店主内山完造成为挚友。后因受到国民党当局迫害,鲁迅迁至拉摩斯公寓,在那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论第三种人》等文章。大陆新村是鲁迅在上海的最后住处,解放后作为鲁迅故居对外开放。在鲁迅公园,师生们参观了鲁迅纪念馆、鲁迅墓,对鲁迅生平及著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言,以人文行走的方式回归历史现场,能够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这样的历史课充满生活气息,可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希望以后的通识课程能有更多这样的课外实践机会,来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
图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
图2内山书店
(文:助教老师俞诗逸)
二、春风与光影的约会:《经典摄影艺术》外拍实践
微风拂面,红樱漫天,在这万物复苏的迷人春日,美丽的滨江森林公园迎来了一批阔别已久的“老朋友”,喔!他们正是上科大《经典摄影艺术》课程的学员们,他们循着春风的足迹而来,他们与光影有场浪漫的约会。
图3上科大《经典摄影艺术》2017春季班集体照,指导老师为郭亮教授
与去年《经典摄影艺术》秋季班的外拍活动相比,此次实践课的规模更为庞大,亦有多位郭老师的“粉丝”自发前来参与外拍。忆往昔,枫叶飘零,夕阳满天,秋日的摄影是红色的素描,是笼罩在金光中的灿烂微笑;看今朝,草长莺飞,杏雨梨云,春天的摄影是极尽色彩的油画,是旋转在无边花丛中的和风舞蹈。从风筝竞飞的大草坪,到落英缤纷的蔷薇园,同样的道路,全然不同的光景,每位上科大的小摄影师,都早已旋紧镜头,全开光圈,迫不及待要将这大好时节的全部美景都收入囊中了!
图4郭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人像拍摄实践
外拍活动是对课上所学理论的实践,包括了相机基本参数的配置,取景与构图,对焦与用光以及景深效果的运用等。摄影不是按部就班的重复,而是一门创造美的艺术,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铸就个人独一无二的摄影风格。此次外拍活动正是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无论是姹紫嫣红的花海,还是风姿绰约的模特儿,从风光到人像,从静物到微距;每位同学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摄影题材,尽情挥洒心中积蓄已久的创作热情。
图5油菜花海中的人像拍摄
每一声快门,都是对这诗意青春的最佳礼赞;每一张相片,都是对这极美风光的永久珍藏。相信参与此次外拍活动的同学们都收获颇丰,不仅获得了摄影技艺的提升,也能难得地从各种作业的ddl中暂时脱身,尽享这场与春风和光影的美妙约会,幸甚至哉,不虚此行!
图6身着汉服的模特也兴致勃勃地拿起相机进行拍摄
(文:2014级信息学院胡海旻)
三、与京剧的亲密接触:《京剧与中国抒情方式》课程活动
4月16日,上海逸夫天蟾舞台上演传统折子戏《对刀步战》(奚中路,陈麟)以及《玉堂春起解·会审》。选修《京剧与中国抒情方式》课程的几十位同学一同欣赏了这两场精彩演出。
由国家一级演员奚中路先生等带来的《对刀步战》讲述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之子李洪基奉命攻打代州,遭到守城将士周遇吉顽强抵抗,并因计谋、阅历略输一筹被周遇吉擒住的故事。同学和场下的观众都被演员扎实的舞台功底、两大主角优美的身段以及霸气的台风和唱腔所惊艳。枪花眩目,引台下连连叫好;靠旗翻飞,夺观众阵阵掌声。武生的表演精髓在这场戏中一览无余,让熟记理论知识的同学们通过近距离的欣赏对于该角色有了更新、更高水平的认识。
而由郭睿玥等演员带来的《玉堂春》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西皮流水·苏三起解”的出处。戏中,苏三面对命运的不公,发出的喟叹和悲鸣,经由花旦让人惊为天人的唱功所表达,让人为之动容;而崇公道颇具演员个人色彩的精湛发挥,也让这前半段本该色调晦暗的剧情变得明亮了许多,嬉笑怒骂,又不失正能量的演出也得到了场下观众和同学的好评。三小时的演出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戏本身十分精彩,演员的出色演出让人意犹未尽。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课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的拓展和完善,受益匪浅。
图7任课教师翁思再与部分同学
(文:2015级物质学院王璐瑶)
四、修仙?不存在的,我们是去学中药的:《杏林探宝》野外课堂体验
清明节前最后一天,我校选修“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通识课程的同学们趁着风和日丽,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在助教老师仔细生动的讲解下,将课堂上所学与馆中所见结合,当书本上的知识以实物、展板和多媒体动态演示的形式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也真正体验到了中医药之美。
馆藏:建造风格雅俗对话,古方中彰显强大生命力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曾于2015年闭馆大修,后对外展出更多珍贵文物。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全馆共设原始医疗活动、历代医事管理、养生文化撷英、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等八个专题。按时间顺序展示中医药发展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显示了中医药强大生命力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
一进入馆中,同学们便被脚下徐徐展开的名为“千年回响”的地面铜塑画卷吸引了目光,再抬头,又见刻着“精气神”的大型雕匾和象征着阴阳五行的五个方形雕塑。每一个寓意着中医药精神与精华的雕塑都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体验,心中已悄悄积淀下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肃穆敬重。步步深入,宽敞的展厅、高低错落的展品展具,配以稳健协调的色调和明暗衬托的用光,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发展脉络得以烘托。
图8助教老师在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体验:传统与高科技结合,书本知识以生动形象呈现
馆中设有多个互动环节,海洋药用资源、名贵中药材真伪鉴别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态系统进行演示,古老的中医和现代高科技结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
在一楼医史综合馆,陈设有大量反映从石器时期至民国年间的医疗设施和用具。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的生活用具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明代铜球熏内部香灶以万向环结构保持平衡、民国红木出诊药箱构思精巧、做工考究……站在古代下水道模型和捕蚊器面前,同学们更是发出“古人太聪明了!”的惊呼。而“唐太医署”和“宋赵太丞家”两处布设,更是使同学们对古代医疗场景有了直观的认识。
二层的镇馆之宝“针灸铜人”上布着穴位,同学们在穴位认识小测试的设备前玩得不亦乐乎。而在养生康复专题馆,除炼丹炉、石药臼等造型美观的灶具外,还设有多功能演讲厅,运动养生、香药养生等被生动演示。
三楼的馆藏可以说是与我们在课上所学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从动植物标本到到药材实物,从液浸标本排成的玻璃墙、到相框中的草本植物,助教的详细解说帮助同学们对中药的品性和四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学们纷纷体验此处的中医四诊仪和脉象仪,客串了一回中医。
短短两小时,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户外的大课堂。不仅认识了中医药学从形成到发展的历史轨迹,更深刻理解了传统中医药学对于现代医学的重要意义。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参观博物馆时所言,“传统医学文化是中国的瑰宝,要发扬光大”。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中医药学,消除偏见并为之骄傲。
图9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文:2015级物质学院徐昊)
供稿:通识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