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艺术之光”系列讲座第十七讲——京剧的表演行当和表演程式
发布时间:2017-04-20        浏览次数:454

4月18日晚,我校有幸邀请到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非物质遗产制定项目传承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李秋萍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京剧的表演行当和表演程式”的讲座。李秋萍教授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花旦,师承黄玉麟、童芷苓、赵晓岚等名师名家,更是长期从事京剧旦角教学工作。当晚的讲座,李教授由生旦净丑四行开始,唱段、讲解与展示穿插其中,以国粹京剧的魅力贯穿始终。

京剧表演的角色行当,是京剧程式化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既是剧中人物分类的系统,又是表演程式分类的系统。介绍到老生,李秋萍教授给大家讲胡子的行话叫“髯口”,并加以介绍老生这个行当的特点、特色,并即兴来了一段老生本嗓唱段;谈到花旦,光是说、唱、念白地介绍还不够,李教授更是当场为同学们展示了青衣水袖,一招一式,优美至极,让大家都不敢相信这唱功、这身段的李教授已经七十多岁了;净角花脸,李教授唱得音色宏亮宽阔,风格粗壮浑厚,顿挫鲜明,一下子让大家和平时看过的京剧选段中的行当角色联系起来了;李教授讲解的丑角又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结合唱段简直将行当拉出话语,活灵活现。

在讲四大角色的过程中,李教授更是穿插着各式各样表演程式的介绍,“演员出场走方步,打小锣,到台口念两句引子,4句定场诗,自报家门”,京剧用其独特的程式化歌舞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京剧的表演程式里以鞭示马、不表马,以桨示船、不表船;不表风、不表雨,却凸显风雨中的人等等这种虚拟化却能让所有人共通的审美功能别具一格,更有把生活中的说化为有音律的念白与唱,即使是哭与笑也通过京剧技艺转化为声乐。李教授更是为我们展示了京剧那诗词美的剧本、音韵美的唱念、古典美的动作、装饰美的服饰,也讲解了无法当场演示的夸张美的化妆与有风格美的京剧伴奏。京剧,仿佛成为了真实生活中美的提炼。

这场讲座,不只有单纯京剧的有关知识,还有李秋萍老师在行当多年表演、教学的经历经验,谈到数次出国教学学生们的认真使她感动,现在越来越少可以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使她心焦,大家对京剧的关注越来越多使她高兴,京剧的独特魅力使她无法忘怀。“京剧啊,你感受它的魅力就像,你踏进了一小步,它的魅力就能慢慢地把你拉进来、拉进来。这是我个人多年的一个体验,京剧的魅力就是如此,只要你踏进了这一小步。”李老师最后的这段话让在座的大家都有些感动。

在问答环节,李教授面对同学对讲座中“生旦净末丑”中“末”的缺失的疑问,首先表达了对同学们京剧储备知识的赞扬,又微微补充了她将末角略去的理由和末角的简介;也为同学们希望欣赏到更多的京剧和参与到京剧中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与方法,大家都大受裨益。

七十多岁的李秋萍老师整场讲座字正腔圆、铿锵有味、身段翩翩、唱念有劲,同学们掌声连连,表达了对李秋萍老师真诚地喜爱和从本次“艺术之光”中满满的收获感。




文稿/郑晓琪  摄影/莫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