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文明之光”系列讲座第三十二讲:从小清新到小粉红——谈谈新媒体时代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7-03-13        浏览次数:482

3月8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观察者网评论组负责人、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林凌先生为我校学子带来了本学期第二次“文明之光”系列讲座,讲座题目为“从小清新到小粉红,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工作怎么办”。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大家收获颇丰。

在本次讲座中,林先生与同学们分享了新媒体视野中的文化治理。首先,林先生提出了国家文化治理的关键——濡化能力。濡化能力是一种基础性国家能力,其主要目标是形成一致的国家认同和核心价值,对治国理政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濡化能力的重要性后,林先生通过展示几张网络文化的剪影,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部分网络文化的濡化效果不好”;又通过几个巧妙的设问,使同学们渐渐开始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初步感受到文化治理的重要性。

要谈治理文化,首先就要知道何谓文化,就要清楚当今网络文化有哪些主要特点。林先生给出了两条:物质性、非理性。

什么是文化的物质性呢?林先生展示了习主席所提出的中国梦,即劳动者的梦。汪曾祺先生所提出的小生产者的理想以及前苏联有关电视的故事等例子来让同学们对文化的物质性有多角度、个性化的理解。

紧接着林先生又给出了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照片,富有趣味又不失义理的视频,引发了同学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林先生循循善诱,让在座的同学们在轻松活跃又不失教育精神的氛围中逐渐认识到青年文化、网络文化中隐藏的非理性成分,林先生又向在座的同学讲述了冷战时前苏联政府关于音乐的趣事,让大家认识到了文化的非理性现象不分国别且早已存在的事实。

治理文化,就离不开治理者,离不开治理的制度。林先生将文化与政治分为文化治理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讲述。透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以及近代中国部分社会现象的分析,展现了文化治理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又通过对古罗马,古希腊以及先秦中国礼乐制度的讲解,展示了政治活动对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最后,林先生对本次讲座进行简单总结后结束了讲座。可同学们仍兴致盎然,不肯离去,又向林先生请教了关于青年网络文化治理的问题。在和同学们认真探讨,细致分析后,林先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研究讨论。

此次讲座让上科大同学对当今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非理性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治理的重要性。





撰稿/摄影 郭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