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心灵之光”系列讲座第二十讲:学晓内观,和谐人生——感恩与责任
发布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620

3月1日晚,上海科技大学“心灵之光”系列讲座的第二十场在教学楼101教室举行,来自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的张海燕副主任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学晓内观,和谐人生——感恩与责任”的心理讲座。

张教授的讲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将“内观是什么、内观带给她了什么、我们如何自己做内观”娓娓道来。

讲座开始,张教授讲述了一个总是抱怨过去的朋友的故事。她说道:“活在过去,一定抑郁;活在将来,一定焦虑,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张教授又举了一个除了她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其他方面都很完美的一个女大学生的例子,最后分析说道“被关注、被需要、找到归宿感”是人的三大需求。随后张教授讲述了什么是内观:“内观来自禅宗,‘凝视内心中的自我’、‘集中内省’已达到自我精神修养或精神治疗的目的。”

紧接着,张教授把自己进行七天内省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张教授其实和大家一样在进行内观之前也有着很多烦恼。在这七天里张教授仅食用少量日本料理,隔绝网络,手机上交集中保管,连一同去的人也不进行交谈,甚至洗澡都要一个一个去,就是为了思考三个问题:“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我给别人回报了什么?、我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她回忆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小时候妈妈给自己细小的帮助等等。内观结束以后,张教授发现自己的爱人更加关心自己了,甚至连墙上的插座都像是一个笑脸。张教授问到:“是环境变了吗?还是自己变了?”或许每个人给的答案都不一样,张教授认为是自己变了,在进行内观之后,能更好的感恩身边的人,更能感受到那份责任。紧接着张教授给同学们讲了如何用自我催眠更好的完成内观,举了自己做地铁能准时下车的例子,通俗易懂。

但是张教授也指出有人对内观可能会有抗拒,原因有四:一是课题与目前苦恼的脱节,二是思考模式不熟悉,三是生理痛苦,四是自身产生的抗拒。最后张教授又讲授了如何做简易的内观,对某个身边的人,思考三个问题“它为我做了些什么”、“我给它回报了什么”、“我给它添了什么麻烦”,且要进行自我催眠二十分钟。

一百二十分钟的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围绕在张教授身边,张教授一一耐心的为大家答疑解惑,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聆听讲座的感受,表示受益匪浅。

上海的节奏太快,快到我们忘记时间,忘记自己,忘记身边那些为自己默默付出的人。给自己那么一点时间,停下来,让灵魂追上躯体,让自己属于自己,担起那一份责任,对他人的帮助表达衷心的感谢。学会感恩,让人更像人;学会负责,让自己更像自己。






撰稿/贺若霖

摄影/郭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