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院的天空  我的书院  书院动态
#暑期社会实践# 延安小分队实践日志(二)
发布时间:2016-08-01        浏览次数:450

到延安的第三天,我们的红色文化小组前往了延安市区的清凉山革命遗址。清凉山与延安的地标宝塔山隔延河相望,曾是中共七大的召开地。陈毅元帅曾因此作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清凉山下,是依当年清凉山洞窟里新华通讯社、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和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旧址所建的延安新闻纪念馆。纪念馆展示了许多早期新闻工作的珍贵遗物。在这里,昔日的新闻工作者们在简陋的条件下排字印刷,设台发报……将革命的声音通过一张张报纸和一段段电波传出延安,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纪念馆入口处有一个硕大的博古同志与毛泽东同志塑像,博古同志虽然在担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犯过错误,但在延安时期,他能认识自己的过失并以丝毫不减的革命热情投身新闻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一点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参观结束之后,同学们在纪念馆购买了一些党的重要思想学习资料,并在回到延安大学宿舍之后组织了集体学习。

次日,我们组织了前往抗大旧址及纪念馆的参观。抗大的前身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其历史可追溯到长征前开办在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当年的抗大条件艰苦,“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是当时学习条件的真实写照。抗大条件虽艰苦,校舍教员书本没有一样不缺乏,但当年的学员们受着远大的革命志向与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却是极其向上的。

与此同时,我们的城乡规划小组造访了延安城内的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社会实践的必去之地。宝塔山原名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后由于山顶有一座宝塔,便被人们成为宝塔山。我们在登上山顶短暂休息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的登塔之旅。“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依然才通人”。登塔过程艰辛而惊险,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在登顶后从小窗中领略高处风光,心情豁然开朗。享用完一顿丰盛的午餐后,我们回到宿舍,筋疲力尽的我们,在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的清凉中很快进入梦乡。

一天后,上午我们打算采访新闻工作者,本以为大家身为采访者会惺惺相惜,没想到组长出师不利,被总编辑无情拒绝。但我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百折不挠的延安精神,我们再次尝试敲响编辑主任的办公室门。主任最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新城建设和旧城问题的宝贵意见。收获颇丰的我们回到寝室,短暂休息后立刻奔赴新城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针对基层工人的采访。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新城道路虽然宽敞许多,交通信号灯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遵守交规乱闯红灯。新城配套建设也还有所欠缺,除政府机关大楼外很少有配套的餐饮娱乐和住房设施。我们在走访中来到一个小吃城,但进去后发现里面店铺全是临时板房,询问工作人员得知这个小吃城主要服务在部门里工作的政府人员,只是临时设施,日后会拆除。由此观之新城区的设施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组队伍顶着炎炎烈日沿着工地前进,在工地旁边发现了新城区绿化项目部。随后我们便对项目部的经理进行了采访,获得了有关新城区的许多宝贵信息,对我们所做的课题提供了许多有效信息和帮助。回去路上,也对沿路休息的工人们进行了逐一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