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院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 延安小分队实践日志(一)
发布时间:2016-07-28        浏览次数:784

列车上

2016年7月23日,上海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延安小分队启程离沪,开往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陕西延安。此次往延安方向的社会实践队伍由物质学院米启兮老师带队,27名成员分别来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物质、生命和信息学院。他们怀着期待,奔赴这早就耳熟能详的革命圣地。

轮轨的撞击声难掩我们激动的心情,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者们的激情,铁道两旁的淮海大地令人忆起数百万无私奉献的支前民众与奋勇战斗的革命战士的身影…而这条道路的目的地,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

这一幕幕,是延安精神主导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是一部延安精神的实践史。我们小分队的实践目标是学习延安精神与红色文化,了解革命老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这片革命宝地孕育出的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认真体会,深入理解。在延安,我们将与当地院校师生互动交流,探访遍布这革命老区的红色遗产;以理论教学与现场调研相结合,加深我们对延安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探索革命老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索城乡建设的昨天、今天与未来。

七十多年前,华东的热血青年为了自由,为了理想,为了一个更好的中国而从这条道路奔向延安;今天,我们追寻着先辈的脚步走上这条光辉的道路,在这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将开拓自己的眼界,培育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决心与理想;不忘初心,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列车上学习文献资料的间隙,一个孩子的相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体型已有三、四岁大小,但和几位同学的玩耍中却明显地表露出一种幼稚感——原来,这个小家伙不幸是一位唐氏综合征患者。同学们耐心地照顾他并同他一起玩耍,同时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了一些康复治疗的事项。


到延安

我们来了。或许不如七十年前的先辈那般艰苦至于需徒步一年多从沪上来此,却也算不得轻松而一路风尘仆仆。我们没有遍历当年革命者在陕北落脚的每一处,但也尽其所能地从不同时期的几个历史断层管窥了他们在延安十三年所经历的种种。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来到这片土地?在游客的人流里,我们参观了各个革命遗址,听取了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所做的报告......我们究竟是想看到什么呢?是看看当年简陋的窑洞,听和在别处无甚区别的讲座,还是同来往的游客一样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什么学习延安精神之类的东西可能还不如待在上海的宿舍空调房里看一会纪录片,放一下历史剧来得便捷,而且还能省下一笔经费。

但真到了这里,延安精神才终于在我的心里变得具象:它再也不仅仅是延河边宝塔山上的日出绘画搭上戴八角帽的主席再加上一两张土窑的剪影,在延安,延安精神是同长征来此的指战员一样不畏艰险,怀着坚定的信仰投身革命,是反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右”倾错误时的实事求是,是同张思德烈士那样用生命诠释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里,延安精神不再是那些标志或人物的专利;在这里,延安精神就在众人的心中。无论你身处的年代是烽火连天还是盛世太平,也不论你的位置看似重要或低微,只要你去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剖析问题,只要你以高尚的宗旨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载体,只要你不惧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要你把自己这个人做好,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那你也同样是延安精神活生生的载体。像那位延安干部学校的老师用风趣地语言所说:延安精神当然不在于去刻意地住窑洞挖野菜,更不会是去像背诵看不懂的梵文经一样将马列毛抄下来应付考试。扫好大街服务百姓,施展医术救死扶伤……哪怕是躺在床上用键盘认真工作编写程序,这些一样都是艰苦奋斗,一样体现着延安的精神。


城乡规划

我们此行的另一个目的便是调研延安地区的城乡建设情况。7月25日周一下午,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之后,城乡建设小组下午开展了对延安的城乡规划的初步采访,一行人穿过杨家岭隧道向新城区进发,在烈日炎炎的炽烤下,前方的路途显得格外遥远,正当我们精疲力竭、口渴难耐之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俩瓜农非常热情地向我们招呼:“额给你们杀个瓜?”我们欣喜若狂,在享受着甘甜的大西瓜的同时,我们向瓜农了解了不少有关新城区当地的发展情况。短暂的休整后,我们继续前进。

行经新城区新建的大型购物广场,我们感到新城区的基础建设及服务配套已经初见规模并在不断完善。超市里两个热情的店员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生活情况,并让我们乘坐203路公交车去往目的地。在公交车站,井井有条的站牌展示着新城区便利的公共交通。包括杨家岭隧道在内的一系列建设也使新城区与旧城区的连通十分到位。

公交车很快就到达了终点站市政府,延安市城乡规划部部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明确指出,新城区的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弘扬延安精神,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就业、人口、环境等压力。市政府部门、商业中心将逐渐向新城区转移,把老城区发展为一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古城,把新城区发展为现代化的城市中心。

7月26日周二下午,我们前往了延安旧城区的街头,对路人进行了简单的街头采访。在向路人询问了在旧城区的生活状况以及平时遇到的不便后,我们了解到了当前在旧城区的以下一些问题:1.由于旧城区部分区域的道路被改为了单行道,车辆出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也因此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常常会出现堵车的情况;2.旧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绿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这些问题新城区与旧城区相比提高了不少;3.旧城区的房屋老旧,且延安很多机关及事业单位也已迁往新城区,一些年轻人更愿意购买将来配套更佳,通勤更为便捷的新城区房屋。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则更愿意留在旧城区,或许是由于中国安土重迁的传统文化,他们习惯了旧城区的生活,不愿意费周折搬迁去适应新区的发展;也可能是因为新城区建设目前处于平台期,商业密度不高,生活上有时不如旧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