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院新闻
我们的大学故事,说给世界听
发布时间:2016-03-22        浏览次数:2441

对我们而言,高考早已是翻过去的那一页。也许我们当时想要去的是另一所学校,甚至是另一个国家度过大学生活。但种种选择、种种巧合,亦或是我们的一路坚持,让我们最后还是来到了张江这片年轻的土地。吃个早饭都能遇到的校领导,认真负责的研究生助教,别人都没见过的化学实验,别人都没敲过的Python代码……六月其实不远了,高考也就不到100天了。上科大的种种不同,我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同学们会怎样向比我们年轻比我们强(young)的同学们讲述我们的经历呢?前段时间书院组织了“我们大学故事,说给世界听”的征集活动,来看看“他们”如是说……



2014级本 朱灏龙:

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大多注重自身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我身边的许多同龄人们有的选择了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出国求学。原本,我也应是这群茫茫学子中的一小份子;如同大雁一般,每年节律性的在东西半球来回迁徙。可以说是一些机缘巧合,也可以说是我同上科大理念上的高度契合;一番深思熟虑后,那年春天,我选择放弃了美国高校的offer,来到张江这篇新土地开始我大学生活的新篇章。时间如同流水般流逝,转眼间,回首曾经的那个人生岔路口,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光。两年的上科大生活让我成长,带我领略世界最前沿的理与美。在这里,我们从不需要绞尽脑汁寻觅所谓的“国际范”资源,上科大所提供给我们的都是当下最“高大上”的新知识、新观点。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师会自动来访为我们授课、做报告。我们需要做的仅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取舍,腾出时间与这些精英们“会晤”。可以说,这一点是全国任何一所其他高校都难以企及的。当然,不得不否认,上科大作为一所新成立的创新型高等院校,选择他是需要勇气的。在我看来,每一名选择上科大的学生、老师、行政人员都是一位勇士。这些上科大人是怀着与上科大“同成长、共进退”的决心而来的。上科大所适合的学生范围并不是普适的,只有那些“手头有干劲、眼中有目标、心中有勇气”的青年人才是真正适合上科大的创新型培养模式的。


2014级本 李一婷:

有很多故事,比如秋天早晨雾气朦胧的工地,风一扬弥漫四起的烟尘,班车呼啸而过却没赶上的时候耳边的轰鸣声,高研院食堂的老鸭粉丝汤,裹着几点醋窜上来的香气,实验服袖口第一次被溶液染上的褐色,还有第一次通宵对着电脑,走到阳台看到的日出微光。它们琐碎,温和,但是流动着渗进了记忆,嵌进了生命。毕竟上科大与我,都是第一次。


2014级本 刘奕:

从小学到高中再到现在的大学,是一个个童话的破灭与现实生活的接连出现。是啊,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或许,我们心中还残留着那么一点等待下文的焦躁不安伴着猜测和希望,不过回过神来,只有过去的时光仓促的结尾和未完成的心情小小的失落。就像从一个美梦中惊醒,回神一看,只看到四周的黑暗。但这时,无论你如何挣扎着闭眼,也都睡不着了。


2015级本 连心远:

时间如白驹过隙,高考前后的场景仍旧记得,但是更值得我铭记的是在上科大的每一天。无论是物业阿姨的一句句问候,还是导师的一句句鼓励,亦或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与调侃,都让我在上科大感受到家的温暖。这里有闻所未见的物理化学实验,还有脑洞大开的公式推导,更有挑战自我的信息导论,众多的特色课程难以一一详尽。优质的生活条件、严谨的学习风气,完全符合一所大学应有的本貌。上科大适合每一位敢于挑战与创新,能够坚持与拼搏的同学。有时选择也许比努力更重要。春风十里不如朝气蓬勃的上科大,她踮起脚,伸出手,期待着与你共同见证美好的明天。


2015级本 张逸峰:

作为信息学院的学生,我在大一上学期选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非常惭愧地说,我并没有从这门课中学到很多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但是我学会了在写文章时引用他人的文章,以及怎么做出更好的PPT和Presentation。在第二次讨论课上,我们组的PPT和Presentation就都是由我完成的,但是我在上台时,发现课件的内容过于冗杂,讲述时也磕磕绊绊,效果非常不好。后来我明白了不能把所有内容都放在PPT上,再读出来,而是应该列出要点,再在讲述时用自己的语言补全(当然这可能只适合我,不一定有普适性)。之后的Presentation又有两次轮到我,我在讲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同学和助教对我的认同度变高了。后来在寒假回母校宣(an)讲(li)的时候,在面对台下的人时,我也更加地从容不迫(虽然主讲并不是我)。

对于“你觉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来上科大?”这个问题,我想就不提“理想”这些俗词了,来上科大的学生,一定要有自学能力!一定要能克服拖延症!一定不能玻璃心!

而谈到“于你而言,上科大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只想说自己写的Python程序,到死都要debug完。(此处应膜各位大佬)


2014级本 李芸婷:

大一第二学期被柯友启老师教的大学物理二(电磁学)虐得很惨。但是他每周末会留在学校给学生答疑,为了让我们能写完考试卷而开辟了周六七小时的考试,默默守在考场,在课外的时间专门给我们集体讲课。每到那一刻,我都觉得这样被虐是值得的。我在高中所听闻的大学教授都是上课进来,下课走人,见上一面都困难的,但是柯老师却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只为了让我们学好大物二。其实上科大的老师都是这样,他们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这样的老师让我很感动。


2014级本 包如一:

刚选择考上海科技大学的时候,同学笑我你怎么考一所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学校,但我觉得与这所学校一起成长充满了挑战性和新鲜感,进来之后事实也是如此。幸运地担任书院助管的我更能清晰地看到学校问题慢慢地暴露,但是校领导的重视,书院,学校工作人员的集体努力一起把这些难关克服,让这所学校变得更好。此外,我很幸运我的导师是印杰副校长。印校对我们很负责,和我们的交流很频繁,我们反应的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也能很快得到解决。

从小学到大学时是一个梦醒的过程,从天堂折翼掉到地面面对现实,但是还是想在上科大再做2年梦啊。

上科大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地方,它包容各种各样的有个性的“怪人”。我们希望优秀的码农,程序猿,对科研有兴趣,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们提供最好的科研环境,和新起步的教授一起学习研究的机会,强大的师资力量。当然你是一个平凡人也没有关系,在上科大就读绝对是与众不同的体验。


2015级本 沈丽雅:

高考前老师总会说“孩子们,再坚持一下,到了大学就开心了!”事实却是每天赶不完的deadline,教学进度简直光速,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

选择上科大这所大学就是因为它与国内别的大学不同,门门都是硬课,没有那种听了浪费时间的课,而且在张江有最前沿的科技,接触的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牛们。

上科大的理念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虽然我知道自己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比不过别的同学,但是还是想努力学习到不同的东西。

在上科大,领导不是坐在高层的办公室,而是随处可见,一起吃饭,有时会出没在课堂上。在刚开学的时候买书,数量与实际购买量不同,有几位同学没有买到书,我在学生处门口的沙发上看书的时候,听见印杰副校长正在发火,说赶紧联系书店,这样让学生怎么办,当时我就觉得上科大是一所完全为学生考虑的大学。学生们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提,关于食堂、快递收发、班车时刻等等的问题都是按照学生的想法实施的。

从前我觉得成绩优秀的学生总会带点小自私,但是上科大的同学完全不是这样的。上科大的课程对于像我这种完全零基础的学生来说就像是文盲看字,但是有些大神平时有接触过这些领域的,总会在书院底楼开个讲座,记得上学期的化学总是爆满,这学期的信导也是站都站不下。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分享交流。

大学与高中完全不同,高中是一个个体在学习,而在上科大更倾向于团队合作,感觉每门课都有团队的presentation,这对一些内向的同学或许是难题,但是相信经过四年的训练,走出大学的学生应该是完全能够应付团队合作的。

作为一所理工科学校,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很看重的,也有一种交流沟通技能的专业课。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而在上科大,不用出校门就可以上到来自全国大学最好的课,我这学期选了华东政法大学张晓光教授的说理与论辩课,教授幽默诙谐,课堂上对于逻辑的判断可以争论一节课。上科大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所理工学生要背论语的大学。

在上科大读了一个多学期,我觉得自己英语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每天都是看英文的教材,PPT也是英文,陈浩爸爸的课直接英文上课,还有英孚的听说读写课的加成,虽然还是被期末考试虐翻。在作业实验中学会了使用各种高端软件,记得第一次物理作业观测星星,GetData画悬链线,MATLAB拟合,这种技能被迫GET,作业是一种驱动你学会技能的Fmax!

对于想要报考上科大的学弟学妹们,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工作到凌晨是常态,相信自己能够自学教授们说的“基础”的来上科大挑战自己吧!


2014级本 周达:

怀揣着“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的理念,我从家乡港城烟台来到魔都求学。上科大这所崭新的学校给首届本科生之一的我带来了各种惊喜:开学典礼本科生坐前排,大牛、领导坐后排;食堂里偶遇校长,抱怨课程难,第二天老师就做出改动重新讲解了下难点;作为生活大爆炸粉,被邀请去和Cal tech校长共进午餐时聊起Sheldon的激动;各种牛师来给本科生上课;每次开学都有新地图解锁,一个人午夜时在空荡荡的新图书馆里游弋;学校会为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提供各种便利,怕的只是你没想法;校图书馆购买了各种资料期刊的查询资格。当然,也有着预想到了和预想不到的不便,是作为第一届或者前几届学生独特的苦与累吧。

在上科大一年半来收获了很多:认识了一批厉害同学,看到不同人的精彩;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有时间去深刻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学后搞懂一点问题的愉快,是与高中刷题提分的感觉完全不同的。从高中过度的注重成绩走向成功标准更加多元化的大学,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到学习的新动力是很重要的。从大一一上来任课老师就鼓励我们不要再为刷分而学习,这正是上科大可爱的地方吧。

希望来上科大的同学英语良好,不然很多英文资源利用不上,学习英文课本也会吃力。希望来上科大的同学有一定的各类竞赛经验,来到上科大后可以继续看书,而不会茫然。希望来上科大的同学敢于尝试,这里会有你预想不到的困难,但同样也充满机遇,你怎样,上科大就是怎样的,你看着学校从工地、图纸、沙盘变成眼前美丽的教学楼,你和学校共成长。


2014级本 叶沁颖:

“哪一刻,哪些人,哪些事,让你真切感受到了上科大的不同?”——上科大的选修课程群,让一个理工科专业的人同时也学习了人文、艺术类的课,既难以想象其实又充满乐趣。

“来上科大这些时间,哪些事让你感觉最有成就感?”——我的油画作品在书院展览啦!大家都可以欣赏到我们的油画作品!

“现在的你,和初入校园时的你相比,有了哪些改变?”——回去和同学聚会,不同专业的同学讲他专业相关的东西可以听得懂。有话题可以聊,全拜上科大的讲座和选修。


2014级本 王嘉晨:

来到上科大这个大家庭,我亲身体验了如何创造一个社团。在一所全新的学校,我们与学校一起成长,一同进步。在志愿者社创立的初期,因为各方面资源不足,我东奔西跑只为拉到几个项目能让大家一起参加。一年的沉淀终于让社会看到了属于上科大的热情。上科大志愿者这一年来奔波于上海图书馆、科技馆、小学、大型会议、大型竞赛的现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亲手创造一个社团的同时,也在创造上科大的历史。你加我就是我们,你们加我们就是全世界。加入上科大这个大家庭,亲手打造我们的未来!


2015级本 方雪:

上科大的学风非常好。当其他学校的同学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在朋友圈晒出去玩的照片时,上科大的学生几乎都在宿舍码代码。非常认真也非常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每逢考试前,学习好的同学会在书院一楼开讲座,帮助大家一起复习。同学之间也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问题。老师上课不拘泥于做题,还会留很多创新探索的项目,比如物理课学到电磁学,就让同学做收音机,这是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也体现学校非常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这是做科研非常重要的素质。在制作收音机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去购买最简单的套件组装,而是试图用自己的想法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创造。同学都非常热爱学习,学得很开心。

另外,上科大学生非常热爱学习,特别期待新学期的开始。虽然我么的寒假只有短短28天,但有的同学早在大年初三就迫不及待要来学校学习。报道日的前一天,基本所有的同学都已经住在了宿舍。当其他学校的同学还在抱怨假期太短时,我们同学已经非常自然地过度到新学期。

还有好多好多事情,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科大的一个学期里,我深深地被学校非常好的学风所带动。与高中那个只会刷题做作业的我不再一样,我逐渐找到学习的乐趣,因为身边有一大波小伙伴会带动我。许多小伙伴会课下寻找有趣的参考书,当然不仅是做题的,还有一些科学家的人物自传,以及科普读物等。我们会资源共享,一传十十传百地去阅读。由此引发对某一现象的兴趣,求知欲会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原理,学到课堂之外的知识。作为一名上海考生,我们的高考制度是3+1模式,脑海中固有的“理化生”是三个独立割裂的学科。并且由于制度原因我们这几门课学的深度会远低于其他考生。但是在上科大的跨学科交流课程安排和同学自发带动的科普读物阅读的过程中,我在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学弟学妹们,大学不是疗养院,大学也不是高四高五到高七,来上科大吧!你会感受到忙碌充实的快乐,你会感受到绞尽脑汁debug了好几天终于AC的快乐,你会发现学习原来这么有趣,你会明白什么叫青春无悔。

上科大,是青春最好的归宿,welcome home!


2014级本 袁蕴哲:

很荣幸作为上科大的第一届本科生,见证这所学校的诞生与发展。当初是听老爹说起这所学校,起先感兴趣是因为其与中科院合作的背景与对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欣赏(最高加分可达50分)。而在参加完开放日之后,我便非这里不来了。来上科大一年多了,感受到最深的确实是这里的“新”。从零开始使得这里没有其他一些高校院系之间多年积攒的“恩怨”,更加公正透明。教授的选聘都是以实力说话,大多数教授都有过留学任教海外或是香港学校的经历,其中不乏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伯克利这样的世界名校,也有教授曾经在诸如微软、高通的公司任职,更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这等实力在国内高校内实属罕见。因此我们就经常有机会与诺奖大牛共进晚餐,聊人生聊理想聊职业规划什么的。学生培养方面采用与加州理工学院类似的理念,招生规模很小,规划每届招收本科生不超过500人,前两届仅分别招收200及300人左右。人少使得教授有更多精力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参加到科研和出国交流的概率也比一般高校大了不少。我身边已经有不少下导师实验室水平还虐研究生的同学和学弟了我会乱说?另外就是自由的氛围。在这里无论你是想好好学习刷GPA,还是想跟导师搞科研,还是想脑洞大开搞点小项目,抑或是想创业来大干一场,学校都会予以支持。就以我本人来说,我之前和几个同学合作开发过一个车牌识别的项目去昆明参加比赛,结果到场才发现被主办方坑了,除了我们之外,到场的队伍至少是大三,还有不少研究生。可即使是如此,我们最终还是夺得了第三名。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再来说点别的。虽然我们是科技大学,但在人文课程方面,这学期就有十多门选修课,授课教师都是复旦、华师大、上外等沪上高校口碑良好的教授;专业课绝对不水,巨大的容量不会让你感到大学四年就是虚度光阴。至于宿舍,我就想知道,国内能做到宿舍两至三人一间、宿舍楼安装电梯、男女同层、独立浴室、24小时热水供电wifi、夏冬两季空调还不收水电费的高校能有几所。图书馆的座位比所有本科生的数量还多,再也没有抢座的烦恼。全校wifi覆盖,不限时不限流量不收费。每名本科生都配有导师,导师是同学院的教授,可以找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讲人生的经验,学习上有问题也可以请教他们,甚至可以组团去蹭饭,这么好的机会上哪找去。

这里的同学给我的感觉就是思维活跃。毕竟通过开放日进来的同学都不太可能是书呆子。在这里被提及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就是“脑洞”,思维的碰撞无处不在,有些甚至显得有些荒诞不经,可是只要敢想,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在考验脑洞的“头脑奥林匹克”世界总决赛中,上科大获得了大学组的季军。另外,我去年和同学组队去杭州参加黑客马拉松,要求在24个小时内开发出一款产品。参加者除了我们大多是创业公司的程序员,可以说我们在产品开发的熟练度上远远不如他们,但我们没有选择时下最火爆的“O2O+app+社交”的开发形式,而是经过数小时的头脑风暴另辟蹊径,从匿名聊天的需求出发,结合人脸识别和拼接的技术,做出了一个能给视频里的头像加面具的聊天室,最终获得第一名。不过除了异想天开,该脚踏实地的时候这里的同学也毫不含糊。“凌晨四点的上科大”算得了什么,不少人不止一次见过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的上科大,彻夜的不眠是为了查阅论文资料,或是完成课后作业,或是纠察代码漏洞。去年有同学填词的歌曲《千本科大》很值得一看。

上科大还很年轻,年轻到甚至没有经过第一届毕业生来检验。因此自然会有风险、有非议,可是我们选择了这里,这里从校长到教授,再到同学,都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抱负。正如前面提到的那首歌里写的一样“立下决心,命运今改路”。所以说,上科大不适合所有人填报。如果你渴望安稳与平静,不希望过早冒险,请去填报985学校。而如果你有理想,渴望挑战,希望过得与他人不一样,憧憬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接受上科大的理念,欢迎加入我们,一起开创上科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