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书院驻楼导师、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郭艳峰助理教授在本科生宿舍一楼活动空间开设了题为“创新灵感何处觅,科研多是旧文章---从Weyl费米子及铁电子金属说开去”的研讨课。
郭老师首先对创新和科研创新进行了定义,将创新分为“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并着重围绕“有中生新”展开论述,向同学们重点介绍了Weyl费米子与铁电金属。
HermannWeyl的研究是在狄拉克相对论电子波动方程的基础上,对该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定义了狄拉克费米子的“手性”,并提出了外尔费米子。郭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幽灵粒子被发现的视频。由于外尔费米子的特殊性质,它可为电子创建一条“高速公路”,避免电子碰撞而导致的发热高能耗,能给手机、电脑升级换代带来无限可能,从而解决一系列瓶颈问题,因此外尔费米子也是最前沿的研究对象之一。前段时间,郭艳峰老师与我校其他教授共同在Nature material上发表了有关外尔费米子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同学们做了“有中生新”的示范。
郭老师在对铁电金属进行概要介绍后,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以及他的团队发现铁电金属的故事。他说自己发现铁电子金属只是机缘巧合,仅源于一个很小的想法---用Li替换NaOsO3中的Na,但他们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向前迈步,深入研究,最终得到这个新的成果。
最后,郭老师针对“如何从故纸堆中找到创新点”的问题总结了四点:一是发现关键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勤于思考、提出新想法努力实现;三是动手快;四是善于合作交流。
通过这次研讨课,大家受到了启发:即在未来的科研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寻找出科研的新的突破点,哪怕是半个世纪前的陈旧文献,也能为我们提供创新的思路,重新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