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院的天空  我的书院  书院动态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上科大学子赴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后记
发布时间:2015-06-13        浏览次数:2132


OM竞赛感想记


曹雯婷


回首过了近半的2015年,对于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自己组队赴美参加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从2015年年初筹备上海赛,到惊喜地入围世界赛,从日日夜夜辛劳的准备到闭幕式上捧回季军奖杯时的喜极而泣,这样的过程让我成长并收获了很多。


我从初中就接触OM,参与其中并非仅仅因为它是一项比赛, 更多的是OM带给了我快乐,带给了我兴趣,让我感受到大家一起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的氛围和精神,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异想天开,我们敢于尝试,我们更加团结,但可惜的是,很多次我们在市赛上与第一名擦肩而过,因此,能够站在OM全球赛的赛场上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到了上科大,一听说OM近年大学组也可以参赛,我便自发组建了队伍,整个寒假大家都在做道具和装置,练习即兴题,在经历了市赛的选拔,5月19日,我和我的队友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参加决赛。


因为OM,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大人都相聚在一起,在开幕式上,我被近万人欢呼雀跃的场景所震撼,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一起尖叫,一起呐喊,在中国队出场时,一种强烈的祖国情怀油然而生。后面的几天, 我们分别经历了即兴题和长期题比赛。在即兴题比赛中,我们抽到了“万万没想到”的语言题, 但由于平常都训练过,大家也都不是很紧张,我们的翻译也非常好,比完赛我们还与翻译一同合了影。当我们走出即兴题的赛场,一出门就被来自其他国家队的尖叫声包围,还有喷彩带庆祝的, 那一刻,真切地感觉到外国友人的亲切感, 一种享受比赛过程的愉悦感。比赛长期题前,我们提前调试了所有的装置和道具,确保没有问题后静候比赛,裁判们非常的可爱,每个裁判的屁股后都贴了长长的“尾巴”,他们的姿势也是各式各异,有盘腿坐的, 有趴着的,看见他们亲切可爱的样子,我们的紧张感少了许多。


在长期题“经历技术困境”比赛的尾声,我们放飞了用橡皮筋作为动力的4架直升飞机,飞机从封闭的盒子里弹出,飞到了整个会场的顶部停留了近10秒,得到了在场裁判和观众的一致赞叹和惊奇;比完赛,我们将飞机送给了裁判,他们非常高兴,一直夸赞我们的创意。比赛之余,我们很喜欢OM的传统活动——交换徽章和T恤,它就像是一种文化,通过交换徽章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OM氛围,拉近了各国学子的距离,让我们突然意识到,OM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志同道合的人的一场聚会盛宴。对我们大一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快乐的学习。除此以外,我们还和外国小朋友踢了球,被OM报刊采访, 还参加了OM派对和嘉年华,所有这些,真的让人很开心。

最激动也是最心悬的是在闭幕式上,主持人将获奖名次由后往前报,前面几轮一直没有听到我们学校的名字,我当时很紧张, 一直拉着旁边队友的手,不停地冒汗……几轮之后,当主持人报道ShanghaiTech University时,我们一下子站起来惊呼,我和队友们抱在一团,没错,世界第三! 那一刻,我兴奋得想哭,所有的努力和执着都没有白费,都不知道是怎么跑上领奖台的。接过奖杯的那一刻,我眼角真的是含着泪水,是五味陈杂、苦中带甜的眼泪,对于参加OM多年的我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比这座奖杯更让我高兴的了。

回国后,很多当年初中一起参赛的老队员向我祝贺,这次赴美之行也勾起了他们对OM的许多回忆,很多老队员表示明年也要组队参赛,我想,这就是一种OM情怀吧,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成功!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长)


出征决赛增友谊


苏 欣


2015年5月下旬,我有幸和我校其他六名队友受邀参加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举办的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的机会,这次来之不易的出国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密歇根州立大学坐落于美国密歇根州东兰辛市,成立于1855年,相比我们年轻的上科大,MSU有百余年历史,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气息的大学。MSU历史虽悠久,却并没有那份老气和沉重,他们的Spartans让整所大学充满了生机和青春,再加上OM参与者的全情投入,这所大学更在这五天中注入了新的力量与激情。


头脑奥林匹克(Odessy of the Mind)在1978年发源于美国,旨在考验青少年的创造精神与团队精神。相比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世界赛,如ACM等,OM富有趣味性、合作性。在比赛期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来自世界各地的OMer共聚一堂,发出热烈的欢呼,那样的激情与活力是我前所未见的。OMer之间,最重要也是最具有传统意味的, 就是pin trading,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各自设计出本年具有当地特色或是与本年赛题相关的徽章,来到世界决赛举办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换,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也是增进友谊、拉近彼此心距的有效途径,让语言的隔阂、障碍化为乌有。


我们的赛程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长期题, 我们属于Problem2,Division4:experiencing technical difficulty(经历技术困境);另一个是即兴题spontaneous。与其说是比赛,不如称之为展示平台, 赛前会与其他参赛队伍进行跳舞、互动,赛后会受到如战士凯旋归来一样的热烈欢迎,并与裁判、教练互动。在OM赛场,没有胜利者失败者,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整个大赛的一部分,大家的智慧在这种轻松欢愉的环境下交融, 这样的创新环境是我所向往的,大家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也是所有Deadline不可比拟的,美国是个自由奔放、个性张扬的国度,在这里真实地体现出来。


虽然我们这次获得了“经历技术困境”赛题大学组的第三名,但我们也通过观战,认识到了我们与其他同龄人的巨大差距,我们的演示能力远远不如他人,表达能力更是差了一大截。所以,经过这次比赛,我们未来的路不再没有方向, 我们要提升的还有很多,不过有了目标,我们就会向其进发。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


我的见闻和感悟


喻 妍


今年初夏,我很幸运能够代表学校参加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举办的第36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在大洋彼岸短短的几天时间,我通过所见所闻,收获、感悟了许多。


第36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OM),让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们聚集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入住第一天,为了给明天的比赛踩点,我们一行八个人漫步在校园中,途中惊喜地收到外国小伙伴的礼物。开幕式上,汇聚了近万人的体育场内欢声雷动,热情如火。参赛代表队依次进场,当“庞大”的中国队入场时,“China, China, China”欢呼声如巨浪般回荡全场,四座的观众也沸腾起来了。


比赛的那两天,我们心情激动,同时略带些许紧张。为缓解我们的压力,主办方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每场比赛都会精心设计轻松环节。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长期赛题结束表演时放飞了自制的直升机,全场观众都为之喝彩。结束之后,裁判长还偷偷问我们要了一个拿去研究。


闭幕式那天晚上,也许是最激动的一个晚上了吧。颁奖顺序从后往前,第一轮宣布第4名至第8名,第二轮宣布冠、亚、季军,并授予奖杯和奖牌。因比,完赛后的感觉不是很理想,对获得奖杯和奖牌并不是那么自信。但紧张的第一轮之后,并没有听到ShanghaiTech的名字,我们似乎预见了结果,双手紧握成拳头。当第二轮宣布“thethird place is ShanghaiTech University”时,大家相拥而泣……


从去年11月份的上海赛,到今年年初的全国赛,再到这次的世界赛,作为OM的一位新成员,我每一步走过来,都是那么的艰辛却又充满着惊喜。谢谢一路陪伴着的队友,谢谢一路给予支持与鼓励的老师。


回想整个比赛的准备过程,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还记得那一次的争吵,伙伴们在装置的选择上有所分歧。队友之间不相互沟通只是生着闷气,开会协商时也都一言不发。所幸的是,大家都以大局为重,意识到时间紧迫后,都纷纷说出想法。最后进过比较权衡,选出了作为比赛用的道具装置。


比赛之余,我们也尽情的享受美国的生活。5月的密歇根州,太阳晚上七点钟才会下山,晚饭前的两三个小时便是我们最好的玩耍时间。踢足球、打篮球、玩飞镖、爬树、戏鸳鸯……这些事情我们都一一经历。在闲暇之余,我们偶尔也会躺在草地上,嗅着青草淡淡的香,仰望着蓝天白云。


美国之行,让我收获了一枚奖牌,体验了世界的友谊,是一场难忘的旅行。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


有感于OM活动


何佳倩


(一)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类似的比赛,第二次去美国参加全球赛。


不知为何,“第二次”这一个字眼瞧着就比“第一次”少了些许激情。确实有点,飞行途中窗外的风景、美国蔚蓝的天空、活动期间交换的徽章……第一次时欣喜惊叹的东西,第二次时就能微笑着赞美了。


但也正因如此,能够更加客观的观察、比较与思考,别有一番收获。


(二)


OM比赛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期题是提前公布,有半年时间准备,然后当场展示。其中便涉及到外部援助这一问题,比赛中禁止教练以及其他非队内成员协助参与长期题的完成。按规则,在比赛期间,要是教练帮忙递了个胶带也可能会被有心人拍下交给组委会,最后扣去相应的分数。


但在事先准备阶段,“外部援助”是无法监控的灰色地带。高中参赛时,我自豪于团队所有的剧本、道具、装置设计都是独立完成,虽然在后续实现中少不了老师、父母的协助。直至这次的活动,我才意识到那些设计制作的东西仅仅是活动过程中的一部分。


没有了解这项活动的辅导老师,我们需要自己报名、自己申请活动室、自己购买材料、自己组织训练,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去弥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们原本设想的装置之一是运用电磁感应吸附铁粉在木板上构造字,听上去很容易,可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线圈大小不适合、铁粉中铁的含量太少等等问题,最后由于装置过大无法装进箱子里而放弃。物理老师知道,市面上的铁粉中铁含量不一;OM的辅导老师知道,要按着箱子的大小做道具。可我们之前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也没放在心上。从设计到最终完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做”字,诸如之类,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每个人的能力也随之提升不少。


OM活动与寻常学科类竞赛的差别也在此体现,最后的成绩变得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怎么在一个团队中合作、怎么激发创意、怎么实现……这些是生活中永远的问题,而非学校中学生的问题。


(三)


时隔两年,美国似乎和记忆里没什么差别,天依旧蓝,人依旧热情。


曾和导师聊天提及,我在美国印象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路上遇到陌生人会热情的跟你打招呼,整个氛围安逸闲适,是国内完全没有的。导师从我不曾想过的国家角度解释了这一情况。美国已经当了数十年的老大,国家的强大给予了民众全方位的保障,这种环境氛围让他们更加自信、开放成长,对于陌生人不会充满防备。而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开始崛起,正处在“第二”这个充满危险的位置上,国民整体的精神面貌都是偏焦虑的。(抱歉,记忆有些模糊,未能完整表达当时导师所说的内容)


在OM活动期间,总会有热情的外国小伙伴在路上跟我们打招呼,比赛期间祝我们“Good luck”,获奖之后“Congratulation”。而中国队的队员们常常是相对无言,擦肩而过。除了文化差异外,我想更多是因为国外的孩子来参与OM活动纯粹是为了玩或者提升能力,他们能够自如的祝福遇到的“对手”,享受活动本身;而中国的孩子更多是承担着拿奖的压力。这种压力给中国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奖杯,但少了一份快乐。


突然想起巡游这个例外,OM活动中有一项巡游活动,每个国家以及地区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彩旗花车巡游。今年中国队选择了京剧主题,纯手工制作的OMER发光机器人以及汉服旗袍齐上阵,在巡游之前不少工作人员和国外队员求合影。但在最后什么奖项也没获得,还不如只穿着队服走了一圈的中国香港队。事后想想,与其他队伍最大的不同是缺少与观众的互动交往,巡游过程中,两旁观众伸出的手是为了和我们击掌欢呼,而我们只是远远地挥手微笑。这大概就是硬实力够了,软实力不够吧?


OM全球赛是场欢乐盛宴,何时国内的OM比赛也能成为欢乐盛宴?进而言之,中国何时能够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给世界玩?


后记


写完便感觉自己写的与OM欢乐的活动以及团队不错的成绩不太相符,但反复审阅几遍也无从改起。


在美国比赛之余,我们和美国小伙伴一起踢足球、玩飞盘、打篮球,在阳光下挥洒汗水的快乐,让人想起童年的美好。但随之而来是感慨,现在国内孩子的童年太可怜了。就让我把欢乐留在回忆和相片里,其他诸多感慨留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


OM比赛日志
                        

秦丰伟


寒假前正式开始准备世界赛,一直到5月中下旬出国,断断续续也备战了3个月,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当然,我们相信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出发前一天晚上匆匆做完实验回去理行李,交代好了国内的事情,转眼竟要出发了。


day1


中午和James Rothman教授共进了午餐,收到了来自诺奖得主的祝福。临行前许多校领导也前来送行,场面称不上宏达,但终究是挺温馨的。


起飞,十几小时的煎熬,落地,报平安。抵达密歇根州立大学已是深夜11点多。去校园餐厅买夜宵,电视上的NBA直播还没结束。餐厅人很多,其他国家的大孩小孩围坐在一起,谈笑着。“一个大家庭”,这就是我对OM的第一印象。


day2


也许是时差没倒好的缘故,睡了5个小时就自然醒了。两人间的宿舍不算大,简单而整洁。


校园真心很美,随处可见的大草坪,小溪里结伴而行的小鸭子,还有飞到树下休息的各种不知名的鸟类,一切都很贴近自然。天气也不能更好,大晴天,微风,清新的空气。


老外们的热情,远超我们的想象。在路上第一次遇见国外的参赛队的时候,他们在很远处就跟我们打招呼,随后外国小朋友便冲上来换徽章(这是OM比赛的传统活动),让我们有些受宠若惊。大家简单交流了下从哪里来,并互祝对方比赛好运后才分开。就在两分钟前我们还只是路过的陌生人,但亲切的OM大环境立刻消除了陌生人见的隔膜。浓厚的氛围让我们觉得自己早就融入了这里,而不是一个新来的。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每次在路上遇见其他参赛队,我们也都会打招呼,或是微笑,或是击掌,立刻拉近了人与人间的距离。特别喜欢这种氛围,也许是文化差异,在国内恐怕是感受不到的。


我们去比赛准备场地踩了下点,顺便打探了一下其他队伍的准备进展。晚上参加了开幕式,除了美国的一些州立队伍外,还有来自16个国家的众多参赛队。


OM正式开幕。


day3


上午去听了NASA讲座,关于SMAP计划。讲座内容没记得太清,倒是对国外小孩的积极提问印象很深。


逛了逛校园纪念品商店,满眼的斯巴达勇士(该学校的标志)的图案。不得不说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得格外出色,就拿这个斯巴达标志来说,从校橄榄球主场外墙到门卫室的凳子,都印上了绿色的斯巴达标志,想必会给学生以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吧。


闲下来的时候大家一起讨论了下即兴题的准备,心情从前两天的兴奋放松变得竟有些小紧张。毕竟明天就比赛了。我们估摸了一下80%可能会比动手题,20%可能会比表演题。但是到最后还是不去想这些了,只希望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晚上的花车彩妆大巡游也颇有亮点,世界各地的特色都展现了出来。我们换上了汉服,也成为了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day4


一早出发前往即兴题的比赛场地,再一次被OM的氛围震撼到。所有的教练都被贴上了一条长长的“尾巴”,大家还被拉到一块大喊,有点行为艺术的味道。


进入候场地点后,本以为会非常安静,大家都在默默等待,没想到场内放着动感的流行乐,工作人员呼吁我们加入到跳舞大军中。这独特的放松方式,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至少,所有队伍都可以带着愉快的心情踏入赛场。注重体验,这正是OM所强调的。


进入比赛区后,万万没想到,我们遇到了语言题。桌上有三样长相奇怪的工具,要求我们指着其中任意一样对它说一句话。不过5位参赛队员很快冷静了下来投入思考。语言题的中心思想被我们概括为“开脑洞”,大家的奇思妙想也赢得了评委会心的笑声。


从进去到出来,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而这几分钟时间可能决定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最终换来了什么。


走出赛场的大门,大家做出了事先统一好的pose,人群在尖叫欢呼,冲着你喷彩色的泡沫。虽然刚比完,但这场面就像刚拿了冠军一样。人们会用这种方式庆祝每一支比完赛出来的队,只要所有人都尽力了,在OM没有输家。


其实即兴题比完后感觉很一般,但又没法预估自己的成绩,加之比完后感觉轻松了一大截,也便没有再想太多。


一个晚上都在为明天的长期题做最后的准备。


day5


     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饭赶到比赛现场检查长期题的道具。由于有好几天没有完整地排练过了,为保险起见还是再从头到尾排演了一遍。果然出了不少问题。不过,我们已经在时间上放足了余量,大家及时合力解决了各种问题,力保万无一失。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上场前5分钟的时候,我们的简易直升机(表演装置之一)不小心被弄散了,而这个装置恰恰是我们表演最大的亮点,不容有失。每个人都很紧张,不希望就此功亏一篑。考虑到时间还来得及,大家赶紧分工给直升机绕上了橡皮筋,小心翼翼地安防好。整个早晨的准备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我们处理完装置,还没回过神来转眼就要上场。大家都没讲话,多少有点紧张。


表演非常顺利,台下也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让台上的我们发挥得更加自如。最后压轴的“直升机秀”也顺利完成,有一架直升机直接冲到了天花板,让在场所有人眼前一亮,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走下场的那一刻长舒了一口气,准备了几个月就为了这几分钟,现在都结束了。走出场后有位裁判还跑出来问我们要直升机留念。总体说我们自己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并没有传来好消息。半小时后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我们的长期题只有140分左右,而据说往年要想拿前三得至少170分才行。加上我们前一天的即兴题并没有超常发挥,顿时觉得得奖的希望小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悲观一点,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脸上都表现出来了。


下午放松了一下出去转了转,也把比赛结果的事情暂时抛到脑后了。直到晚上闭幕式上的颁奖典礼。


每一个项目都是先报第六、第五、第四名名,报到我们那个组别的时候没有听到我们的名字,这意味着我们要么是前三要么是倒数。心跳开始加快。


每报到一个中国的队伍时,所有中国队的队员都会呐喊,“China!China!”的吼声响彻整个会场。那种感觉真是满腔热血,自己代表的不是自己的学校,而是中国。


就在我们为前一个中国获奖队伍祝贺时,主持人突然报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ShanghaiTech University from China!”。先是一愣,2秒钟的沉默过后确认无误是我们的名字,随即跳起拥抱队友开始欢呼……


世界第三。


蹦跳着冲下去领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举起了硕大的奖杯,那种激动难以言表。


只记得后来大家都处于亢奋状态,对着奖牌奖杯又是抱又是亲又是咬的,真的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


注定是一个不眠夜。


day6


     睡了3个多小时就被叫醒,收拾行李前往机场,途中参观了底特律市区的通用公司。下午坐了4个多小时飞机路程到达洛杉矶。得了奖,也是可以安心畅快地玩耍了。


day7&8


两天的时间里去了圣莫妮卡海滩,在那里活埋了阿汤哥(不再详述),随后前往了奥特莱斯血拼,回国前在星光大道和环球影城又玩了一把。


回国的时候还有人来接机,瞬间幸福感满满,给此次OM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后记:


从当初组队代表学校参加OM全国赛开始,就一直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注重体验。听上去态度有些消极,但必须说,参加OM要是太重结果你就输了,谁能享受过程并有所收获,谁就是赢家。于是大家开着“谁要去美国啊多麻烦”的玩笑上了全国赛的赛场,结果“一不小心拿了全国第一”去了世界决赛。当时的意外、惊讶与兴奋就不多言。


后来出了国、拿了世界第三,自然皆大欢喜,毕竟一个完全没有OM历史的队伍第一次出征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除了感谢那些支持我们的人,更要感谢队员们自己,毕竟付出了很多。而这些付出获得的回报,不仅仅是一个奖杯,更是整个经历,一次终身难忘的体验。


很幸运,成为OM大家庭中的一员。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


OM比赛的发散思维


宋嘉菲


当地时间半夜的到达,吃过一顿外带中餐,OM比赛的行程就开始了。


买一个飞盘,就能在草地上忘乎所以地玩耍;带一些徽章,就能在校园里换上一整天。


即兴题比赛前,穿过人群搭起的隧道,经历完有点“闹”的放松仪式、进入教室后,一切都变得静静的,对着三个锈迹斑斑的金属零件,结合生活日常和它的物理形态说出它的用途,在七个回答中却经历了词不达意、思维瓶颈、左顾右盼、胡思乱想、灵光一现等一系列过程。比赛完,门口成群的人为每一支队伍庆祝助阵,还为我们举办了一个感谢仪式。


长期题的比赛,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表演形式和奇思妙想。


颁奖典礼的热闹和刺激无须多言,然而满载荣誉的中国“小朋友”——我们似乎并不能“玩过”他国小朋友,与他们相比,我们显得低调、沉默,团队中的我们更显得有些内敛。所谓的童心未泯,不单单指保持童真,更是要会玩,对于美国人,换徽章可以说是他们对于OM比赛的一个信仰。


OM比赛给我带来的最大的体会就是两句话:“原来还能这么想”,“原来还能这么玩”。


即兴题思路的开放,听完别人的回答,才意识到原来还能这么想,而且思维的突破点,就隐藏在生活中和一些不相关事物的联系上;和长期题的立意新颖,看完别人的表演,才意识到技术困境(例如爱情的破碎)还能这么定义,橡皮筋还能够有这样的组合和利用。


也许参加OM比赛,所谓创新只不过用于回答问题,完成表演,并不能对整个世界造成任何的改变,但它会教会你一些除了得奖其他的一些东西,不能说是创新,可能是换一个想法看待问题。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李甘泉


很幸运能得到这次出国的机会。第一次出国内心难免是激动的,13个小时的飞机飞程,尽管很累,但当飞机轮胎轰的一声砸在底特律机场的水泥地上的时候,一股血涌上头顶:嗬,我们赛队到美国了!


在机场吹了2个小时的风,坐上大巴,一觉醒来,看到一块不大的石头,上面写着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第一天早晨醒的很早,五点钟阳光刚刚爬上窗头,我就睁开了眼睛。七点钟,大家整理完毕,我们品尝了在美国的第一顿早餐。吃的时候,大家都未雨绸缪,担忧以后顿顿会不会都是这些油炸的东西。饭后,汤老师决定先熟悉学校周边的环境,到我们比赛的地方踩踩点。在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向西,还跟一群美国小萝莉合了影,交换了徽章。实际是热情的外国友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要求合影。美国人个性都很奔放,其实不单是美国人,其他国家的队伍也很热情,在路上迎面相遇,他们或是展露微笑“HI”,或是直接举起双手挥舞、跟你打招呼。相比之下,中国的队伍都比较含蓄,这或许正是一种文化差异。但相同的一点是,校园里总是最单纯的。因为后来出了密歇根大学,我们感受的不都是外国友人的热情,而是要注意别被小偷“扒裤子”了。


太阳从身后绕过头顶咚的沉下地平线,我们坐在了开幕式的球馆内。原来密歇根州立大学还是魔术师约翰逊的母校,在球馆外面有他的雕像。我想这个球馆也许是他捐钱建的。


第二天,我们把我们的装置运到了比赛地点,顺便观看了已经开始的长期题比赛。看完之后,我们都被外国人的表演能力所震撼,正演得像一出歌剧似的,舞蹈和歌声结合得很棒。我们自知我们的表演是不如他们的,但是我们对自己的装置还是很有信心的。接着,我们开始了一波紧张的比赛筹备,为登台表演做最后的调试。


转眼来到美国第三天了,先进行的比赛是即兴题。我们早早来到了比赛地点,注册的美国友人说我们九点半再来报到,于是我们到了旁边举办方专门搭的一个用来交换徽章的棚子边上晒太阳。时不时有小萝莉过来和你交换徽章,汤老师乐此不疲。不远处总有比赛完的队伍从比赛楼里出来,他们的带队老师会专门买喷彩条的罐子去祝贺他们,然后配以欢呼。这让我们感觉很是有趣,汤老师也不甘示弱地买了两瓶给我们壮声势。当我们从楼里冲出来的时候,也享受了一番这样的欢呼和来自彩条的祝福。


最后一天是长期题的比赛。“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当这句口号喊出时,我们倾巢而出。表演还算成功,装置也是有惊无险地担当角色、完成重任。我们制作的直升机还受到评委的特别喜爱,我们大方地送了几架给评委。从舞台后方出来以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口憋了好几个月的大气。


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是我们第一次出国,并代表中国和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队伍进行切磋和交流。国际友人的热情奔放感染了我们,OM不单是个比赛,我们发现参赛队员更加享受这个过程,在欢乐兴奋中激发更多可能,想到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一行7个人,加上我们的最佳教练汤老师也算合作有序、亲密无间。我们在即兴题比赛教室里,得到了评委对我们别具一格的回答和惊叹微笑;在长期题的舞台上,展现了我们独具匠心的装置和独具中国特色的表演,在密歇根大学的草地上留下了我们和美国小朋友们切磋足球的脚印,在小河旁的树荫下带走了小野鸭的芳心,在颁奖典礼上释放出了来自中国的呐喊……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作者系我校OM竞赛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