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书院“文明之光”系列讲座:书法实修入门——义理漫谈与现场示范
发布时间:2015-06-12        浏览次数:550
      6月4日晚,书院“文明之光”系列讲座第十一讲:书法实修入门——义理漫谈与现场示范在张江校区举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柯小刚教授携两位弟子以新颖自然的对话形式,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书法、绘画鉴赏与实践的精彩讲座。他们从书画中蕴含的义理之辨讲起,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感悟,深刻解读书画艺术的魅力。

柯教授开篇破题,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以及“为什么要提高对书画艺术鉴赏能力”展开了讨论。社会风气浮躁,在看似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人们却越来越趋向于封闭化的交往模式与片段化的知识获取手段,这样就造成了人们人文素养的匮乏以及艺术品评能力的缺失。人们对书画作品的认识仅由资本导向,片面依赖于媒体的宣传,而缺少由心而发的个人见解和精神领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尤其对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应该通过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学习来实现自身素养的提高。

柯教授认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书法艺术是书写表意的文字发展到了审美阶段的产物,其中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观者的审美情感。柯教授以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为例,说明书法是悄然融入古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的逸事:暮春集会,曲水流觞,慨然以畅述心事,挥毫而成此佳作。在书法创作中展现喜怒哀乐的情绪与生老病死的无常,“寓乎内”的性情和“发于色”的情绪,在书法创作上得以完美融合。

柯教授的弟子鹿芸薇结合自身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书画的感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她不断深入感受到书法外在形态与内在美感的和谐统一。字形的润峭转折,墨迹的浓淡枯湿,在虚实之间因字与字的相互调和而生。她通过自己的作品《什么是文人画》讲解文人画的源始和“兴”中蕴含的合一之境。

一段义理哲思讲解之后,柯教授弟子燕凯展开了他的讲述。与柯教授的想法相一致,他也着重强调了理解感悟的重要意义,提出将“默而知之”运用于书法学习,实现从“志于道”到“游于艺”的发展。在燕凯的分享过程中,柯教授现场挥毫书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加以展示,借此勉励同学。

在最后的现场示范环节,在场的同学积极踊跃,上台小试身手。同学执笔写字后柯教授认真加以点评,指出不足并帮助提高。更有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中国画创作,现场气氛活跃。

柯教授将儒学经典与书法创作相结合,富有新意与启发,让同学们在感受书法魅力的同时也领悟到哲思之趣,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