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雅教育  博雅讲座
沈文庆院士:核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书院“科技之光”系列讲座第二讲
发布时间:2015-04-03        浏览次数:448

2015年4月1日,书院“科技之光”系列讲座第二讲在张江校区报告厅举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科大物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沈文庆院士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以“核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的精彩报告。

沈院士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核物理的研究历史,重点讲述了我国在核物理研究从“一穷二白”到跟踪,到与世界并行,到努力走向引领的振奋人心的历程。随后沈院士分别从粒子物理、量子色动力学(QCD)、核裂变、核聚变等方面介绍了前沿科技进展。从微小的夸克,“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到庞大的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再到坐落于我校张江校区旁的上海光源等一系列国家大科学装置,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在问答交流环节,学生、老师踊跃提问,与沈院士就核科学发展、核科学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科学研究推动力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首先提问的是本周书院的驻楼导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科大物质学院特聘教授戴宁,他就核废料的安全处理问题向沈院士提出了疑问。沈院士通过例举美国的直接山体掩埋法和法国的过滤铀、钍等元素后掩埋处理的两种方式,向大家说明了核废料处理的安全性。有同学向沈院士请教了核聚变的氘、氚原料来源问题,沈院士回答说,现在不光氘、氚可作为核聚变原料,氦-3同样是一种充满希望与使用前景的核聚变原料。该同学继续向沈院士请教了中国铀原料的获取方式与中国核裂变反应堆的发展,沈院士说,中国缺乏铀-235原料是事实,这的确会在未来制约中国核裂变科学的发展,所以国家一方面通过从哈萨克斯坦与澳大利亚进口铀原料来满足当前需要,一方面着力发展新一代的核原料技术,例如中科院上海应物所正在牵头研制的、入选中科院首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物质学院教授柯友启与沈院士交流了第四代核反应堆的问题,沈院士说,目前国家正在发展包括快中子反应堆在内的6种第四代核反应堆。

在问答交流的最后,同学们向沈院士请教,做科研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是社会需求推动的还是人类好奇心推动?沈院士说,做科研不可走极端,完全功利性的科研不可取,完全以个人兴趣为中心的科研也不可取,后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资源可能会造成浪费。沈院士热情而真诚的回答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我校结合自身科研定位,邀请两院院士等知名科学家以科技前沿进展、科研探索经历为主题开展“科技之光”系列讲座,让学生在感受科学魅力、感悟学者情怀、了解学科进展的同时,寻找自主科学探索的目标,培养科研兴趣与创新思维。同时,聆听名家大师的科研和人生经历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定位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该系列讲座与我校高水平、研究型的定位相契合,与日常科研教学活动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