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系列讲座第五十六讲 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11-05浏览次数:289

        2018年10月31日,我校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物理系的金晓峰教授来为我们展开题为“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的讲座。金教授不仅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颇深,对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讲座以经典回顾开篇,金教授引用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现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梁启超先生的《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及《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到中国人始终不懂得科学的意义,中国学术界因为缺乏求真智识、求有系统的真智识,可以教人的智识这三种精神,因此生出学术界笼统、武断、虚伪、因袭、散失的病症,以及从古至今的中国人重技术而缺乏科学精神,实则曲解了科学的本质。
        这一古已有之的弊病真的能剔除吗?金教授对此深有信心。他从“culture”(文化)的由来引入,强调了文化不是遗传性的,这样的人类行为可以被改变。他以古希腊文明的消亡和美国科技的崛起,有力地向同学门证明了今天的中国应该重视未来的科技发展。

        《人类简史》中有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类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只处于中端,为何今天却能主宰这个地球?金教授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人类在智力革命后拥有了想象中的世界,无论是文化、宗教、科学还是艺术,这一切都让人类与众不同。
        胡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说,中国的中世纪要人们顺从自然而非挖掘自然的奥秘;而薛定谔却说科学是用古希腊人的方式思考。那古希腊人又是怎么思考的呢?根据古希腊的记载,他们通过月全食现象、观察星象知道地球是球体;他们通过日月同辉、日全食的自然现象测出了日地距离;他们甚至精确而巧妙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这样的智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而金教授说,古希腊人之所以伟大实则在于他们始终在拷问自然。地球上的每一个种族共享三千多年前的同一片星空,只有古希腊人质疑星体为何在天上转了;牛顿将月球的运行规律推广到了地面上的每一个物体,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针对我校理工科学校的特点,金教授还讲述了不少天体学规律的解释以及一些广为人知的物理原理发现过程的介绍,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我们领略了那些在课堂上我们甚为熟悉的公式,剖析它们在被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心路历程,让同学们对科学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金教授高度评价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一书,提出科学的目的是为了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他深刻认为,科学是西方文化基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文化、艺术、思想。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开篇就提出求知的欲望选择了人类,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发现那些只有科学能发现的东西,如果科学没能发现那些不道德的东西就是不道德的,而知识是科学的唯一道德。
        金教授最后还热情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他对今天的我们所处的科研大环境的提升还充满期待,即使中国的一些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要达到古希腊那样将科学纯粹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的学习的不仅是他们跨越式的思维方式,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自己的主观变成他人的客观。金教授在最后用“exciting”一词描绘科学,他希望广大的科研人员能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得到乐趣,让我们努力追求的科学研究真正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





撰稿人:蒋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