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系列讲座第五十四讲——以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推动公益文化宣传和社会发展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10-19浏览次数:331

2018926日晚18:30,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监督,上海市公益宣传协调小组办公室原执行主任潘晓楠女士莅临上海科技大学,在我校教学中心101教室以以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模式,推动公益文化宣传与社会发展为题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本次讲座是潘老师首次面向本科生讨论此类话题,首先,她以导语公益宣传在重大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然后围绕公益宣传在当今社会所具有的影响力讲述了她本人在公益宣传活动中所遭遇的阻力和受到的鼓舞,介绍了上海市在公益宣传教育方面的发展状况,最后畅谈了未来公益宣传的目标。

讲座中潘老师明确指出民众是文化宣传活动的对象,公民利益是文化宣传的主要目标。以上海外滩的重要地标花旗大屏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公益标语“3·5学雷锋纪念日租用大屏打出标语,这一行为在社会中所引领了重大活动公益标语的新风潮,体现出社会公益活动所受到的广泛关注和其所具有的庞大的正面影响力;接着她又讲述了东方之星沉没及紧急替换祝贺A股攀上五千点标语这一事例,再次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各界人士与国家政府对公益文化宣传的重视。

对到场学生使用新旧媒体的频率进行大致统计了解后,潘老师表示,尽管当代年轻人逐渐减少了收音机以及电视的使用,但公益文化宣传仍旧能在这个时代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充分的关注,并实现自己的积极引导作用。公益宣传是跨媒介的。她向听众展示了一系列数据,同时拓宽了大家对于公益文化宣传的认识,其形式与渠道的丰富程度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有一款适合你。潘老师诙谐地总结道。

关于社会公益宣传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潘老师以抗击非典时期的智者不乱 仁者不惧、特奥会时期的你行 我也行及上海世博会时期的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三大实例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在忆及抗击非典时期的公益文化宣传时,她深情谈论起自己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游历世界的美好工作经历——文化工作者的文艺情怀与文化工作的全球共通、博采众长的特质于此尽显。并且表示,成功的公益文化宣传能够使群众受到巨大鼓舞,即使在这些工作中曾经多次面临棘手的挑战,她依旧丛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潘老师提到,上述三个典型案例已在公益宣传教育中被使用了近八年,包括余秋雨、王安忆在内的多位文化名人均参与了这些公益文化宣传活动。理解来处,才能看清未来。她详尽地讲解了公益这一词汇的诞生与发展。

关于我国的公益文化宣传活动,前可追溯到民国时期五四运动中的报纸插画、标语,后至福娃系列插画引起的巨大反响,据此潘老师总结为:我们的公益文化宣传统筹体制已基本形成。借助新媒体及微电影等多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今后必然会有层出不穷的精彩文艺宣传作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讲座中提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十二项专项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上海市的公益文化宣传事业前景美好。

在气氛活跃的问答环节中,潘老师将政府与非政府的公益文化宣传教育事业进行了比较,前者更加灵活、富有创造力而后者更为严谨、正规,此外,强调:非政府组织对公益文化宣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讲座的最后,潘老师说道:我为上海公益宣传的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感到自豪。为这场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撰稿人:赵艺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