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不曾入眠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5-05-24浏览次数:1104

写这段文字之时,已是月明星疏,萌生的睡意被新泡的茶冲淡。不光光是我,在这里,上科大,不曾入眠。

记得否,高考之后知道分数时,雀跃不已——足以报考自己心仪已久的老牌大学的分数着实让我安心不少。然而,却莫名地在深夜里回想起参加上科大开放日的种种场景。我是一个慢节奏的人,总觉得上海前进得太快,只是赞叹,不愿融入。以为上科大如此崭新,它的迅速发展大约是我不能追随的。可我却在上科大感受到了一种周全,一种人文。这明明是一所新的学校,没有时光镌刻的老墙,没有布满落叶的林荫道,没有岁月沉淀的历史。可我却看着上科大,好像看见太阳。填志愿期间,学校组织过老师来浙江和报考上科大的学生们见面。大家在西湖边的咖啡厅里度过的是一个愉悦的下午。父母并没有多问什么,只由着我问老师一些我感兴趣的话题。机缘巧合,那时多问了几句的教授正是我现在的导师。回到家里,又陆续接到了好几所大学的电话,而拖拉的我,直到填报志愿截止前的一天晚上,才决定和爸爸妈妈聊一聊。细细地和父母说了说自己的想法,把其他曾憧憬过的大学都稍作比较,想去北京的心情自己并没有忘记,却在准备结束谈话前突然问了妈妈一句:如果我去上海,她作何感想。我并没有明说我所指的上海,其实是上科大。父母再怎么与时俱进、泰然处事,也不见得会同意我拿着大学冒险。妈妈却只是告诉我,上科大不会差,可以一试。

其实,我是一个爱冒险的人,传统大学的路太稳妥。当我在次日下午收到现在的导师寄给我的生命科学的书时(我曾请求老师推荐给我一些生科方面的书籍),就被一种学校的人文关怀浸润了。我对上科大突然充满了感情。学校没有历史,不代表它没有人文,我始终觉得,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可以决定那个学校的学生可以走多远。我想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让我决定我想和上科大共成长。就在那天晚上,我又接到了iHuman 所长 Ray 教授的电话,只因我多日前曾向校方提起过我想和外籍的教授聊一聊。所以,我是在电话中完成了我的高考志愿填报,我信任自己的决定,信任这所崭新的大学。

来学校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不知道别的大学是好是坏,我只知道上科大每天都在给我惊喜。其实每次和高中同学分享现在的大学生活时,他们羡慕的声音,总让我觉得自己的冒险是值得的。我相信不会有另外一所大学,能让我每天看到教授、老师的几率比看到同学高;不会有另外一所大学,能让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常常可以看到校领导、与校长共进午餐;不会有另外一所大学,能让我们如此忙碌。上科大不曾入眠,上科大学子在前仆后继地学习、创新。在这里,有学不完的课程,有听不完的讲座,有参与不完的活动,比如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普通动物学、文学传统与写作、法与社会、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信息科学技术导论、高等数学(中文)、高等数学(英文)、数学分析、离散数学、中华文明通论、微观经济学、普通植物学各课程;再如“文明之光”“艺术之光”“科技之光”“心灵之光”各大系列讲座;还有音乐节、电影节、文艺晚会、志愿者活动……

上科大的学生不愿入眠,只恨时间太少。不想过多地夸耀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多好的资源,而是想谢忱学校提供给我们多少交流的机会。你可以在图书馆和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聊电磁学,可以在走廊和副校长聊文明通论,可以在食堂和各路领导、教授吃饭聊天,可以和自己的导师一同出去春游,可以在办公室和任课老师讨论学术,可以在实验室和实验老师设计实验,你甚至可以和邀请到的复旦、交大的老师随意交流,参观他们的实验室,与他们一起完成暑期实践项目。上科大给予我们的是无尽的鼓励和关怀。我所学习的高等数学(英文)这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任教的是美国陶森大学的孙伟老师。大一下学期,他结束了他的学术假期,回到了美国任教。然而,我们之间邮件的交流并未中断。他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每每在无眠的深夜收到他的邮件时,总能感觉到上科大的力量。

一个好的大学,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是生活的每分每秒。作为楼层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有时候繁忙的工作真的会让人焦头烂额。但每一次完成工作时都有一种突破极限的成就感。不仅我,上科大的每一名同学都有一个丰富的大学生活,因为驻楼导师,因为身边的学霸同学,都让你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

这是一所未曾被时光锤炼过却在平地凸起的学校。这里的每一名学生,都有一股拼劲儿。这种力量来自自己,也来自学校。上海科技大学,不曾入眠,我们一直在奋进。(郑纬彤  生命学院 2014 级学生)